鲍铁路的这种思维,可以说是很多人的惯性思维,以前替大队卖命,一年到头就靠着那点工分过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全家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没盼头。
包产到户以后,地等于是自己的了,种地打的粮食都是自己的,卖了粮,交完农业税,剩下的钱可比拿工分挣得多多了。
种自己的地,更上心,打的粮食肯定也更好。
大家基本上都是这个想法,觉得种地就能致富。
也对,也不对吧!
包产到后以后,老百姓的日子确实比以前好过了,但也仅仅是好过一点。
种地这件事情,真的是看天吃饭,风调雨顺才有好收成,万一老天爷不赏脸,旱了,涝了,那可真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姜颜把未来几年的形势和鲍铁路说了,最后总结了一句,“其实胜利大队的田,不是很好,平原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零零散散的。”
想要靠种地发家致富,除非是大面积种植,而且要提早实现机械化,这对于胜利大队来说,无疑是困难的。
“小姜知青,你有啥想法,你是文化人,要是你能指点老三几句,那他肯定能把日子过好。”
姜颜道:“种药材啊!这事儿不是明摆着吗?咱们这儿最适合种药材了,气候,湿度,土壤成分,都是最合适药材生长,只要你掌握了药材的种植方法,就等于掌握了财富密码。”
“可是我也不会啊?”鲍铁路一头雾水,“我就会种地,不会种药材啊。”
李彩英恨铁不成钢地道:“不会可以学嘛,你二哥当初也不会搞养殖,看了小姜知青给的书,得了她的指点,如今还不是有模有样了?”
“我想说的就是这个。鲍三哥,种药材可以形成一个体系,从种药材,到炮制药材,再到药片,制作成药,做的好的话,可以形成一个产业链。到时候,你不仅自己挣到钱,还能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那才是光宗耀祖呢。”
鲍铁路想了又想,实在想象不出姜颜描绘的那个远大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他憨憨地挠了挠头,“我笨,怕学不好。”
“不怕笨,就怕懒。咱庄稼人,本来就是伺候地的,种药能有多难。咱村当初啥样,不还是把药种下了?”
鲍志国看着鲍铁路,“听你妹子话,肯定不会错。你就放心大胆的干,真的包产到户了,你就再多包几十亩山林地,为村里增加效益,也能干一个事业。”
要不说还得是大队长呢!想得就是通透。
“好了,明天我去林子里看一看,只要是鲍三哥想学,我就教,一定不会让你赔本的。”
全家人都笑了起来,自打姜颜来了以后,他们因为鲍志国生病而产生的消极心态,似乎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第二天一早,鲍家兄弟俩简单吃了一口,就去镇上了。
姜颜一觉睡到大天亮,她起来的时候,屋里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
常丽给她留了字条,让她起来以后去老院吃饭。
姜颜刚刚穿好衣服,空间那边便有了动静,她心念一动,也出现在空间里。
“你怎么进来了,有什么事吗?”
司律伸手捏了捏她的鼻子,“小没良心的,也不知道打个电话和家里报个平安,哪怕发个电报也行啊。”
姜颜嘿嘿一笑,“时间紧,任务重,这不是来不及了嘛。对了,家里现在没有人,你要不要过来看看?”
这个房子也曾经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你住回去了?”司律太了解姜颜,她开一个头,不用再说什么,司律就能猜到后面的事情。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