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的富户和契丹贵族也都跟着逃了,剩下的都是平民百姓。
虽然这些百姓多是汉人,可他们被辽国统治多年,对大宋并无归属感。
为了民心,不仅不能强行从百姓手里征粮,还得留下一部分士卒维护治安。也就是说,大宋看似打下几十座城池,却不能得到任何补充,还得分散一部分兵力。
换来的则是战线拉长数百里,增加了粮草供应的难度。
若是这真是耶律乙辛的诱敌深入呢?
赵兴越想越觉得很有这个可能,深吸了一口气道:“曾爱卿说的对,辽国很可能是在诱敌深入,想等大宋久攻不下,进行袭营。曾爱卿既然来找朕,应该是有应对之法吧?”
“臣有两个计策,一是先退兵到城中,加固城池,暂缓进攻。另一个则是就近铸城,逼辽国出城交战。”曾公亮说道。
赵兴闻言沉思了起来,退回后方城内,倒是可以让将士慢慢冷静下来。
还能让辽国计算落空,唯一的缺点是要和辽国耗时间。
不过就是耗时间,大宋也是占优的。
毕竟耶律乙辛得位不正,还丢了这么多城池,对他的威望打击很大。
在大宋进攻的时候,辽国内部还能暂时安稳,一旦大宋暂缓进攻,各种谣言四起,耶律乙辛也很被动。
但是僵持并不是赵兴想要看到的,大宋出动近六十万兵马,人吃马嚼,每天消耗的粮草都是天文数字。
耶律乙辛不好受,他也不好受。
最重要的是北方冬季不仅寒冷,来的还早。
再有几个月,北方就该降雪了,届时就只能退兵了。
拿下的几十座城池,民心不附,无险可守,一旦退兵,很可能被辽国给夺回去。
可若是不退兵,等到天寒地冻之时,后勤就是一个大问题。
因此和辽国僵持,并不是良策。
铸城倒是个不错的办法,只需要铸造城墙,让辽国不好偷袭就行了。
如此一来,耶律乙辛必然不愿意看到,自然要出兵破坏,倒是可以消灭一些辽军。
可还是那个问题,一旦耶律乙辛不管,只是死守,大宋还是很难破城。
最终的结果无非是僵持下去,只要等到入冬,大宋退兵即可。
赵兴沉吟许久道:“曾爱卿可以确定,辽国一定会偷袭么?”
“臣不敢保证,但辽国偷袭的可能很大。按说辽国后方援兵早该到了,可是西京城内,只有耶律乙辛御驾亲征时带的兵马,和那些弃城撤走的兵马,并没有任何援军抵达。”
“辽国援兵之所以不到,臣猜测可能是不想引起大宋的警觉。”曾公亮说道。
“若是将计就计呢?”赵兴问道。
“陛下不可!”
曾公亮闻言急道:“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若是辽国迟迟不偷袭,只会空耗人力物力。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军心。而且百密还有一疏,辽国若是劫营,必然不会派出多少兵马,成只能打击辽国士气,一个不慎则数十万大军就有覆灭之危。”
在他看来,将计就计,引君入瓮之计,根本不划算。
等待对方劫营,那就是敌在暗,我在明。
即便成了,后面对方还可以劫营。
除非大宋有办法快速破城,否则即便劫营不成,影响士气,对方据城而守,也能慢慢恢复过来,意义不大。
相反,己方却要冒着很大的风险。
赵兴闻言眉头微皱,确实,他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那就…”
“陛下!”
赵兴刚想说铸城,外面响起了张丰的声音。
“进来!”
张丰走进来,行礼道:“有士卒发现一个形迹可疑之人,将人抓了起来。此人名叫李戈,自称是是陛下的人,说有急事要见陛下。士卒不敢耽搁,把人押送了过来。”
“李戈?”
赵兴闻言一愣,道:“赶紧带来见朕!”
自从耶律重元死了,李戈就再也没有出现了。
赵兴还以为他死了,没想到居然命这么大。
他倒是想看看,李戈现在过来找他,到底有什么目的。
“是!”
张丰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赵兴把李戈的情况跟曾公亮讲述了一遍。
曾公亮听完后,沉吟了一会,提醒道:“陛下,这个李戈消失这么久,不可轻信。”
“曾爱卿说的朕明白。”
赵兴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自然不可能相信李戈,从始至终都没有相信过。
不过李戈此人,到底是有些用处的。
不一会,张丰带着李戈走了进来。
看到李戈的神情,赵兴笑了。
“你这么折腾成这样?”
李戈有些微胖,几次见他的时候,衣着也很得体。
此时李戈说形容枯槁有些过了,但是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衣服不少地方都有破损,好似一个流民一样。
“臣拜见陛下!”
李戈行了一礼,苦笑道:“臣弄成如今般模样,着实一言难尽。”
“那就长话短说。”赵兴摆手道。
“臣…”李戈把他这段时间的经历给讲述了一遍。
当初耶律重元带兵赶往上京城,他在军中。
后来耶律重元得到萧太后的密信,带着骑兵先行,他留在了后方。
耶律重元中了埋伏,有士卒前去通知后方的步卒,他得知消息后,就逃回去接了自己的家人。
本想逃去大宋,却被一个逃走的部落首领给抓了。
那个部落首领知道他是耶律重元的人,想用他来讨好耶律乙辛。
李戈本以为必死无疑,最后却被涅鲁古给保下来了。
这段时间,一直和涅鲁古被软禁在上京。
“耶律乙辛没杀涅鲁古,朕还可以理解。为什么留着你?你是投靠了耶律乙辛吧?”赵兴冷笑道。
耶律重元有很多旧部,耶律乙辛不可能全杀了。
涅鲁古弑父,在汉人眼里难以容忍,可在游牧民族中却不算什么。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