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林县人喜食辣。作为出名的赤油面据说就是油多而辣猛的面,叫人吃出一把汗来,却还舍不得停下。陆茗从小生活的紫平县虽然不是吃不得辣的地方,但菜式总体偏清淡,主要保留了食材原本的鲜味,而对于调料、辣油等等的使用就相对欠缺。因此,去所谓的嗜辣之地尝一尝五彩斑斓的辣是何种风味,一直是她的愿望之一。《万嵊游记》里曾提到,辣味于食物,可以增加刺激、掩盖不佳的味道;辣菜于修士,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强身体和灵力素质,有着在生死攸关时反败为胜的功效。虽然辣味过后身体状况仍然维持原状,甚至因受到辣的反噬而更为糟糕,但辣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境界的功能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在冼村的那几日,陆茗为游历周边三县做了不少准备。客栈的老板娘告诉陆茗,赤林县人的性情如同他们的口味一般泼辣直爽,与周边几个县的民风颇为不同。与赤林县人交好,往往无需过多客套;与赤林县人交恶,往往是有仇当场就报。赤林县人颇为骁勇善战,在陆茗和彭武真的祖国成楚国,曾有不少国家将领都来自赤林县。

说起来,在陆茗的家乡紫平县,有一位赤林县嫁来的阿婆,她做的辣味锅巴是街坊里的孩子最爱吃的零嘴。只是这阿婆的辣味锅巴为了迎合紫平县当地人的口味,早已经不如赤林县正宗的辣味那般地道销魂了。一想到辣一入口,便在口中如烟花般爆开,点燃了舌头的每一个角落,如此酸爽动人,陆茗就急不可耐地想要去尝一尝赤油面。

陆茗二人最先选中的是一家名为赤峰面馆的面店,来源于冼村客栈老板娘的推荐。赤峰面馆在赤林县的东边,与广昌县的北角相望。不少游人和附近居民都爱来赤峰面馆点一碗赤油面。陆茗二人走进赤峰面馆时正值午间,面馆里生意火爆,一眼望去,竟没有单独的小桌了。店小二为二人寻了一张方桌与人共用。那桌上坐了一位年轻的少年,看样子约莫与陆茗一般年纪,头上戴了一顶帷帽,看着不像是惹是生非之人。陆茗和彭武真于是便与这位少年坐在一桌,点了两碗赤油面。

店里食辣的客官确实不少。整家面馆都洋溢着一股辣气。陆茗坐着扫视了店里一圈,吃面的人确实是最多的;除此之外,还有吃些小炒菜的人。与其他人热火朝天的菜式不同,坐在陆茗身边的少年没有点任何热菜,只是一杯一杯地喝着酒。酒壶约莫手掌般高,一股浓烈的酒香从壶口窜出,刺激着陆茗的嗅觉。

少年与彭武真差不多高,身形似乎比彭武真瘦削一些。捏着酒杯的手没有彭武真那样粗糙,左手关节处似乎有些茧子;帷帽下的五官只能看清个大概,皮肤不黑也不白,呈现健康的浅麦色。陆茗一路上已经见过不少习武的修士,这少年以外貌看来,怕也是习武修士之一。陆茗出于外乡人的警惕,想要暗暗探一探对方的修炼层次。正想发力,却听见少年开口问道:“二位可是夫妻出游?”

这一问便打断了陆茗的施法。她尴尬地与彭武真对视一眼。明明还没有吃到面,就已经感到了那股焦灼。她赶忙否认道:“我们是朋友,不是夫妻。”她转过头,想扯着彭武真解释两句,却看到彭武真脸红得像被辣翻了一样。正逢店小二端来了两碗赤油面。满脸涨红的彭武真立刻一边咳嗽一边摆着手说:“见笑了,辣、辣得。”

少年不置可否,只是默默地又喝了一杯酒。陆茗这才注意到这少年的声音颇有些雌雄莫辨的感觉;那酒似乎是她从前并未见过的品类。她试探地开口:“敢问公子喝的是什么酒?这酒香热烈,不输这赤油面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