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他准备根据这些学生的背景情况来进行授课。
课堂内的大多数学生能有小学毕业学历就已经很不错了。
因此,周建华并不打算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地讲解。
相反,他计划从工业的发展历程讲起,以便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然而,正当他准备开讲之际,下面的学生们开始躁动不安了。
“哎呀,怎么是个年轻人来给我们课啊,你能懂工业吗?”
“没错,这么年轻能好课吗?”
“嘿,老师您在工厂里过班吗,就这样来教我们。”
这些学生大都来自京城各厂的优秀员工,哪一个不是车间里面的佼佼者呢?
厂里派他们来课,无非是希望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之前的老师们虽然讲得比较深奥,但至少他们是校内的专职教师。
然而看到眼前这位年轻的老师,大部分人都觉得恐怕学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因此,这些人压根就不愿意听周建华讲课。
...................................................................
“很抱歉,我并未进入过工厂工作。”
“不过,在给你们课前我已经查阅过大家的相关资料了。”
“你们大多数人都是铣工、钳工、焊工这些工种,如果有问题,随时可以向我提出来。”
“如果我回答不出来,我自己就会主动离开。”
“但如果我能解答,你们就可以安心地听课,怎么样?”
周建华清楚这些学生想要试探他的真实水平。
因此,他鼓励学生们提出疑问。
他坚信自己一定能赢得这些工人的认可。
在他这样说之后,学生们不再客气,立刻七嘴八舌地提出了各自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然而,这些问题都被周建华逐一解答完毕。当他回答完所有问题后,这些工人师傅们都对他十分信服。
他们意识到遇到了真正懂行的专家,于是都不愿浪费学习的时间,纷纷催促周建华开始讲课。
“那好吧,我们就从工业的起源说起吧……”
“工业最初在国外兴起,逐步由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工业,随后伴随着蒸汽机技术的进步……”
周建华从无到有地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工业的来源和发展历程,从洋务运动到解放后的工业改造。
尽管这些学生在此之前大多有所耳闻,但却是第一次系统性地了解到如此深入的工业知识。
关于工业大爆发的知识就像一幅画卷一般,被周建华生动形象地讲述出来。
...................................................................
所有人都静静地聆听着周建华从起源直至未来工业发展的讲述。
正当周建华倾力授课之际,教室外面走进来一群人。
领头的正是杨兴文,他前来检查四九城内工科学校学生们的思想状况。
近期,由于各类活动的影响,许多学校也出现了各种苗头。
为此,他决定亲自前往学校实地考察。
不能因为各种活动而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及国家的工业发展。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竟然发现了周建华正在这里授课。
当听到周建华畅谈未来工业发展前景时,杨兴文听得如痴如醉,一直站在门口直到课程结束。
详细了解了周建华的情况后,杨兴文返回了工机部。
学校校长只记得领导似乎对周建华格外看重,并在考虑是否应该将他正式录用。
而此时的周建华并未察觉到门外的动静,一门心思地专心给学生们课。
等到课程结束后,学生们立刻簇拥前将周建华团团围住。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