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或许不是老徐不想带更多的人来,他目前正在走背字嘛,调动一个连可能是他能使唤的最大兵力了。
至于素质这点倒是没法过多苛责,毕竟打伏击的这些人百分之八十在不久之前还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大字不识一个、没过过几天好日子不说,进入军营还没几天就被拉上战场打夜战,怯战、畏缩、散乱、胆小、夜盲眼、身体孱弱、不听命令、不听指挥……这些都不能怪他们,哪怕小王这样久经战阵的老兵刚来的那会不也吓尿了裤子嘛。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徐麟指挥失当。
伏击战的阵地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出击阵地,这里离敌人越近越好,以保障进攻的速度和突然性,另一个是待击阵地,是供士兵休息取暖防止被侦查的地方。
热兵器时代,为了预防被伏部队都会有很多侦查手段,最常见的就是派侦察兵探路,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手段,要是觉得费事那就直接朝容易被伏的地方轰两发试探一下就行了。
所以在开战前出击阵地上只会留下一两个观察哨或警戒组,等敌人侦查手段用尽之后在通知待击阵地上主力部队进入出击阵地,要不然仗还没开打呢,所有人都趴在前面,对面一发炮弹下来试探,自己先报销了半个班,那这战也就不用打了。
老徐就是把所有人都直接安排在前头藏着,晚上吹着凉风流失热量不说,还特别容易被发现,也幸亏还是在晚上视野不清,鬼子追人又追的紧没发现埋伏,要是换个谨慎的发现了不对,那埋伏就能直接变遭遇,在对方有坦克掩护的前提下,这么个无遮无拦的地形,自己家的兵员素质……最后估计老徐得带着人跟305团的那帮子一块跑。
就算没被发现,徐麟的兵力部署也有很大问题,他只在公路两翼安排了兵力,没有设置前后堵路的部队,也没有给手下的作战单位布置出击任务,就这么让班组之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自由发挥各自为战,毫无配合可言。
伏击战都要事先根据敌人的队形队列距离宽度设置好伏击圈,以求包围全歼敌人,每个作战单位都应该事先安排好任务和出击路线,为的是能迅速有效分割包围、掐头去尾、逐个击破,最大限度给对手制造混乱,让对方的指挥官首尾不能兼顾,让被分割的士兵感到恐慌,觉得同伙已经跪了,友军已经废了,这才能迅速摧毁他们的抵抗意志。
以上这些都是小王陪着徐麟一边复盘战斗一边说的。
他讲的当然不会像以上那么条理分明,又不是做专业分析报告,基本就是东一块西一块,想到哪说到哪,意思是那个意思,但讲述的很是碎片化,听起来很不容易串联理解,但就算是这样还是让徐麟深思,让他对小王这个大头兵刮目相看。
在战场逛过一圈之后,该批评的都批评完了,于是徐麟让小王去干别的事,自己要找305团的那个连长核算斩获,并商议分配的事情,完全没问小王是怎么清楚伏击战的要点细节的,这让他松了口气,真的是飘了,万一老徐要刨根问底,自己还真不好解释,总不能告诉他自己是从后世军博上学的吧。
现在回想整场战斗,短短不到十分钟的激战,先是地雷爆炸和首发优势给日军中队造成了实际的损失,然后鬼子只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就缓过来了,开始收缩组织防御,稳住阵脚后开始实行反击,所有事先埋藏的隐患全都爆了出来,失了士气、失了先机,参战人员的伤亡开始上升,让好好的优势局变成了焦灼局面。
要不是日军只派出这一支部队追击,没有后援,要不是305团的人胆气未失,后来及时杀回来,合力击退了鬼子,小王都不敢想出来的队伍会是个什么下场。
两败俱伤、各自退兵这是小王能想到的最好结局。
老天保佑,今晚终归是赢了。
就在小王一个人胡思乱想不知道干啥的时候,他突然听到敲击铁皮的声音,扭头一看是有几个兵正在蹲在坦克头顶上研究怎么进入这个铁王巴内部。
这年头,但凡烧汽油的都算是高科技,那些站在坦克上面被见识限制住的民国土著搞不清楚这东西很正常,正好小王也只是在后世游戏里了解的坦克知识,还没真切的进入过这种铁皮罐头的内部,今个有机会能够好好地研究一下。
来到九四式坦克的车后面,这里有进入内部的铁门,很快小王就找到了打开的阀门,虽然自己的致命预感没有报警,但小王还是谨慎的掏出木柄手榴弹,咬住引线,只要里面有一点不对,他就拉弦把手榴弹丢进去,毕竟虽然mg34把坦克打熄火了,但谁知道里面的日本坦克兵到底死没死,万一人家剩半口气等在里面,就等着有人开门拉垫背的呢?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事实证明是小王他想多了,打开门后他清楚地看到两个死透了的鬼子。
mg34不愧是一代名枪,德国货质量有保证。
车上研究的人见到有人把坦克打开了,都一脸兴奋的下来,争先恐后的来看西洋景,见到里面身上有好几个弹孔的鬼子兵,七手八脚就把他们拽了出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