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天的实验和记录,小王终于解决了连环雷的哑火问题,至于子母雷和碎石雷虽然也能用,但因为材料问题爆炸效果一直到达不了小王心中的理想状态。

老徐这会可是通过关系足足要了五十颗铸铁西瓜给小王操作,并且还答应他,如果这些东西在他手里真能起到杀敌奇效,不光会给他要来更多的地雷,还会上报高层给他请功嘉奖。

嘉奖不嘉奖的小王倒是无所谓,既然默认留在南京和鬼子拼命,那他对升官发财也就是无所叼谓的态度了,能活不能活过这一遭还两说呢,想那么多干嘛。

看了阵地前头半天,脑子里还模拟了鬼子进攻时的场面,就这么推演来推演去,结果小王到底没琢磨明白地雷该埋哪?

电影虽然是军教片,军博讲的也很通透,可实际跟影视终究不能混为一谈,缺少这方面经验的王班长虽然脑子里有概念,始终抓不住战术的重点,知道地雷埋在鬼子的进军轨迹上最能发挥威力,可前头的空地他看哪都像日军的进攻方向,想让手里的每一颗地雷都起到杀伤作用的小王很是瞻前顾后的纠结,迟迟决定不好下雷位置。

万一我下雷的位置鬼子不走怎么办?就算走了走的人少没起到啥大效果不就白耽误工夫了嘛,唉~难办啊。

只是埋雷这么一个小问题,就把小王给绊住了,愁得他直挠头跟犯了选择困难症似的,只能说关于战争这门课他还是学的太浅了,当然也有即将面对鬼子大举进攻的焦虑在里面作祟(毕竟知道结果了嘛),是潜意识里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担忧表现。

老办法,有困难找团队,小王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就跳回战壕拿起工具,一边和战友们同甘共苦,一边闲聊想主意。

结果这帮人也没这方面的经验,说不出个道道来。

不过也不是毫无收获,某个成员不经意的接话启发了小王。

“谁会这么傻,知道前面有地雷还往里踩,反正要是我肯定就绕道走,不怵这么霉头。”

想起后世地雷的花样很多,但归纳起来也无非两种作用,阴人和威慑,而且好像后者效果远高于前者,至少在小王的印象里,后世祖国云南的那个邻居跟我们闹矛盾的那时候,就在家门口布置了大片的地雷阵,几十年过去了,两家的矛盾都缓和了,边界的某些地方依然是让人不敢靠近的无人区。

战斗中武器先进的一方确实能占很大便宜,但最终决定一场战役甚至是战争的最终胜利的因素还是人。

自己刚才好像陷入死公式了,光想着地雷战里那些装备简陋的民兵依靠简单的地雷就可以把鬼子打得鸡飞狗跳、人仰马翻,却忽略了这项战术运用的深层逻辑。

地雷战的最主要目的威慑敌人,杀伤从来都是次一等目的,想要有效的消灭敌人最重要的是做到枪雷合一。

那怎么做到枪雷合一呢?

好像抓到了一丝启发,小王看着自家辛苦修建的工事,在看着工事外头的前方空地,思考良久后,眼睛灵光一闪有了思路。

12月8日,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在淳化方向死守了三天后终于接到撤退命令,为掩护部队大部安全撤退,王耀武命令305团断后。

此时305团的指挥官正是后世争议很大的张灵甫。

这会先不提老张以后干出的鸟事,只说现在他领着305团的士兵面对日军的攻击,打的还是很凶的,在日军配合坦克即将冲破他的阻击防线时,据说啊,只是据说这位爷当时亲自抄起冲锋枪带着人向着进攻的鬼子发起反冲锋,战到最后终于打退了鬼子的攻势守住了阵地。

虽然305团的部队伤亡不小,老张的左臂也挨了一枪,但他们成功的完成了阻击任务,掩护全师平安的撤入南京城里,这才带着人放弃阵地撤往后方。

眼见坏了自己好事的中国军队要跑,同样损失不小的鬼子怎么可能就这么放过眼前的罪魁祸首离开,在305团刚撤退一个小时后,鬼子大军就占领了淳化镇,发现阵地上只剩下支那军人带不走的尸体外,再找不到半个活着人影,知道是人偷偷跑了,恼火的鬼子前线指挥是大骂特骂呀。

哪怕时辰已是黑夜,看不清路,但心里有气的日军仍是派出了精悍部队追击撤离的国军。

一辆九四式坦克打头,身后跟着一个中队的鬼子,浩浩荡荡的朝着国军撤离的路线追去,看样子他们气势汹汹的样子,有股誓要将敌人全部消灭的精神。

当然天色已黑,视线不清不利于过度追击,上头派他们追也就是能咬一口是一口的意思,并不是要他们非把阻击的支那军队全消灭不可。

大概不到半个小时,鬼子的追击部队就看到了305团弟兄们的队伍尾巴,激动地追击日军的指挥官嗷嗷直叫,连忙下令队伍加速。

而305团负责的后卫连长见到鬼子追上来了,情知今晚这次怕是不得善了,于是毅然决然的率领自己的人回身迎敌,为前面的弟兄争取时间。

就在这些忠勇将士做好以身殉国的心理准备时,就看到鬼子坦克后面突然响起了一连串的爆炸,光看那爆炸掀起的火光就知道威力不小,这一幕看的305团后卫连长好一顿惊讶,搞不清楚怎么回事。

不过别说,借着爆炸见到坦克后面的鬼子被炸到天上,那惨叫那画面还挺赏心悦目。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