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真要是一直从事文字工作,说不得成就会更高,宋归有些好奇:“我原本这些故事如何?”
“奇思妙想。”
苏轼赞叹万分,然后,递给了宋归扩编了少说八九条故事线的《聊斋志异》。
果然,
历史前三的文人,
话不能尽信。
宋归接过苏轼扩编的《聊斋志异》,一边看,一边也让苏轼歇歇,歇歇再干,苏轼还很感激,他觉得自己现在有一种活着的踏实感,然后好奇的问道:“去大相国寺商量的怎么样了?大相国寺,开封最有钱的地方,应该不是那么好相与的吧?”
“那得看是谁……”
说话的,
不是苏洵,
不是苏三娘,苏三娘正站在宋归身后,跟着宋归一块看自家兄长扩展的《聊斋志异》,只是,视线时不时会落在宋归的侧脸上。
而是苏辙,
苏辙回来的路上,一直想宋归这一路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越发敬佩:“三郎到那,正巧遇到了……”
就这样,
苏辙头一次这么眉飞色舞的唾沫横飞,宋归静静的看苏轼加蒲松龄版《聊斋志异》。
不一会。
长叹一声:“子瞻兄的文采飞扬,吾不能及也。”
苏轼正听到开心处,尤其是那老和尚一步步的被宋归说服,闻言,扭头,也是夸奖了一句:“三郎莫要如此,三郎原本的故事便已经很神奇了,我只是略作扩充,况且,三郎那半阙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就是三四年后,也未必能接的下去。”
“那也是。”
宋归面不改色的从书架上,又取下来了几篇《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很多故事都不长,还不如《三言俩拍》能讲的多,递给苏轼,苏轼……
嘴角抽了一下,
宋归解释道:“只得劳烦兄长了,百姓无知,你若只说,他们九成九是不信的,但是,如果你能借说书人的口,先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然后略略提及,他们反而会自以为发现了什么秘密,恨不能立时三刻,加固房屋,减少损失。”
我也没说不做啊!
“唉!”
苏轼叹了一口气:“但愿如此吧!”
然后……
宋隐就好像狗鼻子一样,闻着味儿就来了,一边替每一位奉茶,一边眼珠子一个劲的看着宋归手里的文稿,宋归顺手递给了她,言明是苏轼写的,然后又拉住了,有了稿子立马便要跑的宋隐。
“急什么?”
宋归有些无奈:“你应当知道我想做什么吧?”
“自然。”
宋隐有些疑惑:“我这不是便要让那些说书人熟悉熟悉故事,便往百姓处去吗?”
宋归按了按眉心:“你有没有想过,咱们这个茶肆,其实也不在所谓的核心区?”
“嗯?”
宋隐眨巴了眨巴眼:“哥哥是说?”
“嗯。”
宋归有些无奈:“不出意外,这种事情咱们是拦不住的,所以,我准备让祖母嫂子也去大相国寺借住,我每日去一趟,若是茶肆万幸没有被淹,当然,可能性极小,咱们离贫苦百姓的距离并不远,若是被淹,咱们也要尽快再找地方,重建茶肆,这次可以以说书为主。”
“那,钱呢?”
宋归更头疼了。
“我想办法。”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