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大航海时代到处殖民,输出武器战争。宋明出海最喜欢搞的却是正常贸易,不仅仅输出茶、瓷器、丝绸和文献(刚好“文艺复兴”的起源也是接收东方文明和科学知识最多的意大利)。宋朝时,还有一船船的铁锅拉去欧洲贩卖;明朝的时候日本人也要靠大明的海商支援铁锅。
为什么倭刀制作精良,威力又那么大,却还需要进口铁锅?因为他们造刀枪的铁是掏来的铁砂烧红慢慢锻打出来的,而不是如华夏民族般从铁矿石里熔炼得来,拿来造铁锅真的太昂贵了。至少在李子园到来的时候,他们连金银的熔炼技术都还不过关,产出的铜里还常常含有不少的银。
所以后来葡萄牙人来到日本,哪怕把火绳枪递到他们面前,他们也不会造,还得靠给西夷送老婆才学会。至于火炮,就只能想想了。而对岸的大明,在他们得到火绳枪前几十年前击沉来犯的葡萄牙战船,打捞上来的佛郎机炮一看就会,造出来的比原版还好。
一不小心愤青了一把,罪过罪过。
却说这边李子园了解到了当前北望岛的铸炮水平,对未来的发展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倒也不急着去团结机械厂找周图搞参观了。
优质钢材的陆续出产可以带来许多变革,这不是他一个人每件事情都亲自推动能忙得过来的,他需要在制度上做一些改变,让北望岛,至少是铁山的工矿企业自发形成创新意识,有目的地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连好几天,李子园拉着工矿部的一帮人商议起关于如何激励工人研发创新的事项,这首先涉及到了“发明专利”。
专利这一套照搬后世的倒也还行,就是需要专门设立专利局会有点伤,李子园现在非常缺人,尤其是有知识、懂技术的人才。
等有了管理专利申请审核的部门,接下来便是专利的使用。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直接给发明人(个人或团队)现金买断专利、发明人以技术入股公司、与发明人合资办新厂或者发明人自己开办企业。不过考虑到当前大部分的项目都是李子园的官方在进行指导,发明人的专利基本上都是“共有型”,他们也很难有机会出去单干。
总之,搞专利的目的是想办法让这些人才富起来,让后来者眼馋,想方设法成为他们。
然后是研发资金。
众所周知,研发是需要经费的。在真正出结果之前,某个项目所需的经费也许是个无底洞,靠企业自身恐怕难以为继,需要北望岛政府、海东商社或者是“北海将军府”之类有钱有权的机构来提供资金,分享发明成果。
另外还有最关键的“人”。
各企业招收到的工人大部分原先并没有什么技能,入职后需要进行培训和帮带,离他们成长为真正的创新者距离不短。趁着这次机会,李子园直接提出原先由工矿部领衔的钢铁技术学校变为将军府、教育部和工矿部联合办学,以加快其进度。
等好不容易拟定出了让李子园感觉差不多的创新制度,时间已经是九月十六。这天,从新港镇来的鲲鹏卫快马加鞭赶到铁山,传来了探矿队的最新消息:他们在李将军圈出的范围内找到了锰矿(暂时先忽略没见过的人为什么会找到哈)。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