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力挺张怀远的观念,认为他的提议更符合战场的实际需求。
他们强调,过于拘泥于规章制度可能会使我们在握有优势时,因繁文缛节错失战机,甚至可能导致战局逆转,走向败局。
他们主张,军事行动需灵活多变,以适应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
然而,文臣们则持反对意见,他们支持赵简的立场。
他们认为唯有依法治国,才能有序,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遏制腐败行为的滋生。
他们忧虑,过度授权可能导致官僚间的推诿与矛盾,甚至撼动国家的根基。
他们坚信,法治是维护国家稳定与秩序的基石。
两派大臣各执一词,辩论激烈,但均保持着应有的谦逊与礼节。
面对这样的僵局,幽帝决定让双方将各自的观点整理成书面报告呈上,以便更深入地审议。
支持赵简一方的观点:“世有公理,法以载之;人有诉求,法以平之。然法何以公,其要在程序。
程序者,公正之桥梁,正义之路标也。
无程序,则法如断线之风筝,飘摇不定;有程序,则法如定海之神针,稳若磐石。
程序正义,非独结果之公正,更重过程之公平。
犹赛马之竞技,不独视马之优劣,亦在观赛道之曲直。
若赛道不公,纵千里良驹,亦难显其能。
是以,法律之制定,必循公开透明之途;案件之审理,必行公正无私之道。
凡人皆有权知其然,亦有权知其所以然,此乃程序正义之核心也。
程序正义,又如棋局之布局,每一步皆有章法,不可随意而行。法官若弈者,每落一子,皆要考虑全局,顾及各方权益。
裁决之出,既要合法,又要合理,更要合情,此乃程序正义之精神也。
然程序正义非一蹴而就,需众人共守,方能持久。
官员如护法之剑,以律法守护程序之尊严;民众如法之眼,以监督之力确保程序之执行。
二者相辅相成,法之公正,方可显现。
故曰:程序正义,法之灵魂,公正之基石。世人皆应敬畏程序,尊重法律,如此,社会和谐,天下太平。大道至简,法至公,程序正义,实为法制之本,社会之福。”
支持张怀远一方的观点:“盖正义有二,其一为程序正义,其一为结果正义。
何为结果正义?乃行事之结果,于理应如是,则为正义也。今以此义述之。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人行于世,亦复如是。
故行一事,须明其因,知其果,方可立身安命。
行事之初,宜思其后果,不可轻率而为。
夫轻率之行,虽一时快意,然后果难料,或致祸患。
夫结果正义者,非仅指行事之结果,亦指人之品行。
人者,当以诚为本,行善去恶,此乃正道。
若行不义之事,纵获一时之利,终难逃其咎。
又君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勿贪意外之物,亦可谓之结果正义。
论人之功过,亦应以结果论之。此即所谓功是功,过是过。
盖人之行为,有后果者在。故为人之道,应告知他人以自省。
知过能改,谓之善莫大焉。此皆结果正义之道也。
是以天下之事,无独有偶。果效在行,而不在名声;实诚在心,而不在财富。
如彼高山流水,虽无华彩之饰,然其质朴自然。此乃结果正义之真谛也。
故曰:世间万事皆有因果,行事须明其因果;人者当以诚为本,勿贪意外之物;论人之功过,应以结果论之;天下之事,无独有偶,果效在行,不在名声;实诚在心,不在财富。
此乃结果正义之道也。敬天地之间,行此大道者,方能安身立命,久矣!”
面对朝堂上针锋相对的两派意见,幽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意识到,这样的僵局无法迅速打破。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裁决方式:“你们以实力论胜负,谁赢了,我就采纳谁的建议。”
此话一出,朝廷上下一片哗然,一位谨慎的太监担忧地指出这可能损害帝室尊严。
然而,幽帝坚定地回应:“无惧非议,朕自有主张。”
为了确保安全,幽帝设定了规则:不准使用利器,不能伤害对方生命。
于是,一场独特的对决在大殿内展开,文臣以笔为武器,施展他们的才智;武将则以拳代刀,展现他们的勇猛。
这场较量超出了幽帝的预料,他看到平日儒雅的士子们展现出惊人的机敏和胆识,而勇猛的武将则用深邃的策略让人刮目相看。
幽帝不禁感叹:“谁能料到,书卷之中蕴藏着如此强大的力量,而武力之下,又隐藏着这般深沉的智慧。”
正当幽帝沉醉于这一幕时,他不经意间想到的“七弟”触动了内心的痛处,他低语:“七弟,你在何处?”
这时,身旁的侍从焦急地提醒他:“陛下,武将已胜出。”
幽帝从回忆中抽离,随即作出了决定:“此事,就交由樱宁长公主去处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