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权故意若无其事地笑道:“只是随便猜测而已,要知道,梁山八百里水泊,易守难攻,早晚会坐大,那时候,为了钱粮,梁山盗匪就会想方设法对外扩张。”

赵权虽然对《水浒》的一些细节算不得太熟悉,却对“三打祝家庄”这个经典故事了然于心,想起书中那个扈三娘后来的凄惨人生,赵权禁不住唏嘘不已。

现在,赵权很想解救眼前这个青春靓丽的扈三娘,让她避开那一系列噩梦般的遭遇,却不知能否有所改变……

两人正在聊着,扈太公迈着方步过来了,赵权和扈太公说了几句客套话,随后,扈太公就向赵权请教火器的制造方法。

扈太公都一把年纪了还这么勤学好问,赵权自然也不会隐瞒,他就把陶罐火药弹的制造流程大致说了一番,要说起火器方面的事情,赵权是当之无愧的权威。

赵楷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开封府的火药作坊已经制造了许多新式火器,但是像卧龙岗这样的小地方,人们对于火器的了解其实并不多。

对于赵权的讲解,一把年纪的扈太公当然是听不懂的,即使年纪轻轻的扈三娘也听得一头雾水,就连扈成也是感觉颇为费解,他们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储备。

赵权只好派汤隆来扈家庄,给扈成等人科普火器知识,然后再帮他们做一些基础性的事情。好在扈成对于火器很感兴趣,所以,他做起来并不感觉枯燥乏味。

独龙岗这三家结成攻守同盟,寻常的小股盗匪不敢袭扰他们,多年来,这里虽然不如大的州府那么繁华,却也发展得很不错,这三个庄子里都有不少作坊。

就拿扈家庄里的几个小工坊来说,不仅可以满足扈家庄住户的一些生活需要,甚至还能与外界有些生意往来,这几年也赚了不少钱。

所以,要想让扈家庄里的这些小作坊制造一些火器,其实也没什么难度,对于这一点,扈太公信心十足。

汤隆心灵手巧,干起活来有条不紊,扈太公看在眼里也是暗暗惊讶,别看赵权年纪轻轻,这小子身边竟然有这么多能人,着实不可思议。

在独龙岗这个小地方,消息传得很快,这天午后,李家庄的庄主李应竟然来到了扈家庄,他鹘眼鹰睛,肥头大耳,穿着一身绛红袍,骑着一匹雪白马,一看就是个妥妥的土财主。

独龙岗的三个庄子各有特点,祝朝奉是致仕官员,他对于天下大势最为了解,但要说到做生意,李应却是个中高手,这些年,李家庄可是赚得盆满钵满。

就连官府管制一直很严的盐铁生意,李家庄也敢参与其中,李应八面玲珑,很会做人,官府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家庄的小日子一直过得很滋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