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杜娟在师范上学的时候,因为她人长的漂亮,人缘又好,自然是班里一群俊男帅哥竞相追随的对象。但那时杜鹃一心扑在学习上,对那些故意创造机会想靠近她男孩子,她都无动于衷,敬而远之,因为她心里牢记父亲送她上学时说的话,努力学习,回报家乡。

他父亲是乡里的一名普通中学教师,从小对女儿要求很严,希望女儿品学兼优,长大后能成为有用之人。尹杜娟不负众望,初中毕业,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被市第一师范学校录取。

父亲送她上学,临走时拉着她的手说:“杜娟,你是父亲的骄傲,在学校里努力学习。你要记住,你是代表咱们全乡来上学,学成之后,要回报家乡,为咱们教师子弟争光。”

那时的师范学校是国家为解决乡村教师的巨大缺口,响应科教兴国战略,在各地招收的全免费优秀初中毕业生。当时的培养机制是原则上坚持哪里来哪里回,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解决了当时乡村教师严重短缺的燃眉之急。

在很多人看来,上了师范,就等于有了铁饭碗,成了公家人。无论你在学校怎样,国家都供给你吃穿用度,对乡下人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杜鹃的父亲不这样想,在他看来,你在学校上学,什么都全免,由国家全部承担,你更应该替国分忧,努力学习,学成之后,承担更大的责任,回馈社会,造福家乡。

尹杜鹃的父亲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但他的身上有中国知识分子独有的那种家国情怀。他把为国育才放在三尺讲台,他把不忘初心融入自己的家庭教育。一个人最大成就是要懂得感恩,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平凡的工作岗位,还把女儿也培养成人民教师。尹杜鹃从他手里接过沉甸甸的教育责任,踏着他的脚印继续向前,继续续写他深情浓烈的教育情怀。

尹杜鹃做到了,她三年师范毕业,以各科全优的成绩成为优秀毕业生。那时的优秀毕业生国家给权利,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也可以分配到市里或县城。尹杜鹃对这些优越条件都无动于衷,在她的心里,还是牢记父亲的教诲,回到家乡,投身家乡教育事业。在水库中学多年申请英语教师也无果的条件下,尹老师自告奋勇,来到山村水库中学教了英语。

他的父亲,包括乡教育组领导,都给尹杜鹃伸出大拇指。

初一第二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在全乡第二次统考中,尹老师班的英语成绩又一次获得全乡第一。这样的成绩,很快引起乡教育组领导的重视。

时间过得太快了,一个暑假转瞬即逝,眼看快开学了,怎么迟迟不见尹老师返回学校来报道呢。

那天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还是没有见到尹老师来上课,大家心里七上八下的在猜测,难道她真不来水库中学了。

说也凑巧,那天中午刚放学,同学们还都想着尹老师的事儿,一看在尹老师的办公室前有几个人。那不是尹杜鹃老师吗,同学们一眼认出她,她怎么就来了呢?难道尹老师又来给咱们上课了,几乎每个同学都在心里这样想着。

那天校园里来了一辆汽车,后来才知道的,是乡教育组的专车。去年尹老师刚来时,是它给送来的,难道今天它是要把尹老师接走吗?

黑牛、志愿带着同学们围过去。

尹老师由赵校长陪着,还有乡教育组的领导,他们正在聊着什么。看同学们过来了,赵校长迎着同学们走过来。难道他早猜中同学们的心思,都事先准备好了,他要给同学们什么解释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