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着胡惟庸,面上的笑容更盛了。

这一道旨意,自朱元璋口中道出,很是平淡。

可这份旨意的内容,却让这整个殿中,生出了刺骨的寒意。

十三个转运使,且都是油水极大,前途有望的大臣,就这么……杀了。

甚至还有人依稀记得,其中有一位转运使,乃是当初的淮西旧部,立下过不少的功劳。

可是……只这么轻飘飘的一句话,所有人人头落地,甚至祸及家人。

胡惟庸如芒在背,他此时竟是说不出话来。

好半响后,他才道::“陛……陛下圣明。”

朱元璋脸上勾着冷笑,道:“这么说来,胡卿也十分赞同的旨意。这很好,朕还担心你会反对。”

“臣……”胡惟庸直觉头皮发麻,他咬咬牙道:“臣无异议。”

朱元璋背着手,接着道:“朕还听闻东南沿岸出现了倭寇,这些零星倭寇,杀戮了不少我大明军民百姓,诸卿……怎么看待此事?胡卿,你先来说。”

胡惟庸此时已是脑子混乱至极,可现在却不得不打起精神,深吸一口气,道:“勒令沿岸备倭卫,加强防范,命有司进剿,礼部这边,立即发文,申饬倭国国主,要求倭国国主处置,否则断绝其藩贡赏赐。”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扫了众大臣一眼,道:“这些法子,倒是有一些用处,传旨给各处备倭卫的指挥,三月之内,朕要这沿岸各处的倭寇绝迹,但凡还有一个半个残害了百姓,千户以上,统统族诛。”

朱元璋说着,已是端坐回了御椅上,道:“好了,说一说吧,胡卿,你来说一说,此番伱来请罪,还有何事?”

朱元璋说着,顿了顿,不给胡惟庸留任何的退路,便又道:“若是通政司奏报的没有错,跟着你胡惟庸一同觐见的人可是不少。”

胡惟庸已是脸色苍白,顿时没了底气。

他原本想好的说辞,现在竟是如鲠在喉。

他只好悻悻然地道:“臣等这些时日,饱受仪鸾司和春和宫千户所的袭扰,臣等都是有功之臣,为陛下鞍前马后,这些年来,陛下难道还不清楚吗?”

说罢,胡惟庸开始落泪,边道:“这些年来矜矜业业,若是臣等当真有罪,自然当诛,可……若是现在仪鸾司和春和宫千户所,依旧没有寻到罪证,臣倒没什么,可是陛下……这里头……多少功勋之臣,他们对陛下平日里忠心耿耿,天日可鉴!如今却无端受此侮辱,以至亲眷们个个惶恐不安……陛下……臣等……到底犯了什么罪?还请陛下明示。”

说罢,胡惟庸不知是因为方才被吓着了,还是此时感受到了奇耻大辱,居然嚎啕大哭。

他这么一哭,许多勋臣和文臣也纷纷落泪下来。

“陛下,臣若是贪赃枉法,愿万箭穿心,恳请陛下明鉴啊。”

“陛下,臣的宅子外头,现在还有仪鸾司的校尉以及春和宫千户所的暗探,臣受一些屈辱倒是没什么,可是臣的女眷却是无一日不是以泪洗面……陛下……若要诛臣,一道旨意即可,何须如此?”

“陛下……”

殿中乱做了一团。

这一次,无论是仪鸾司,还是春和宫千户所,可算是捅了马蜂窝。

毕竟所谓的胡惟庸党羽,实在太多了,且这些人都不是寻常之辈。

谁能想到,这么一些个位高权重之人,现在到了御前,哭成了泪人一般,令人测目。

哪怕是那些与胡惟庸并无关系的大臣,也不由得生出了兔死狐悲之心。

毕竟任何一个大臣,对仪鸾司和春和宫千户所这样监视大臣的衙署,都不会有任何好印象的。连胡惟庸这些人都被逼到了这样的地步,将来自己哪里还有活路?

因而,这满殿,竟都是如丧考妣。

以至于原本打算乘胜追击的汪广洋,竟也不由得侧目,眼下可谓是群情激愤,他若是在这个时候对胡惟庸落井下石,只怕也要被天下人指责。

朱元璋稳稳地端坐着,只冷冷地看着这一切。

不得不说,胡惟庸这一手确实厉害,此人对人心的操控,真到了极致的地步。

现在若是对此不闻不问,只怕莫说是天下的臣民,便是当初跟着朱元璋淮西起家的勋臣,怕都要寒心。

可若是进行安抚,那么……话又说了回来,胡惟庸等人既然无罪,而邓千秋这样监视大臣,也就成了奸臣,难道不应该处置?

朱元璋不动声色地道:“召邓千秋来。”

胡惟庸等人一听,心里已有了数,这令胡惟庸倒是安心了不少。

眼下的问题就在于,那邓千秋能不能查出一点什么来,若是查不出,那么这么多的大臣,陛下要如何袒护邓千秋。

何况他自信自己这些年,许多事足够谨慎。

胡惟庸此人虽然是嚣张跋扈,可做事上头,却是步步为营。

凭那春和宫千户所?莫说是查出他胡惟庸,这些跟他有关联的勋臣、文臣,只怕一个也查不出来。

毕竟朱元璋可谓是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沙子,这些常年跟着朱元璋的近臣们,既然了解陛下的性子,平日里又怎会没有丝毫的防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