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场烂透了,以至于老百姓开始怀疑卢以祯屯田的初衷,甚至对卢以祯本人也产生了质疑。
有了质疑和担心,自然就表现在行动上,老百姓都开始对屯田失去信心,甚至卢以祯,王贵诚等人热心推动,积极走访,这让很多老百姓反倒更害怕了,感觉官府坐不住了,在上赶子套人。
这其实也不能全怪老百姓,他们本来都是老实憨厚的性格,只是无奈被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玩弄,被底层吏员盘剥压榨。
搞得现在即便是有了巨大的好处,实实在在的利益就摆在面前,也是感觉心里忐忑,认为这就是一个圈套,在等着自己往里面钻。
老百姓这样反常的态度让屯田之事遭遇挫折,这种恐惧的情绪若是不能尽快消除,屯田就必定遭遇失败。
县衙,已经到了深夜,但县衙里面依然点着烛火,卢以祯,王贵诚,郑春云等主要参与屯田之事的人,都是眉头紧锁。
眼看着屯田遇到挫折,众人也是一时没有好的办法。
如果屯田不能顺利推行,以后的各项政策都会跟着受到巨大影响,可谓是一环套一环,彼此紧密相连,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开。
王贵诚痛心道:“我们忙碌多时,终于将各村各镇的人口和土地摸排清楚,却不想现在老百姓却是对我们误会如此之大,真真是令人心寒。”
老百姓已经对屯田之事产生误会,这种误会只能想办法化解,在化解之前,决不能强硬推行,若是用强,只怕反倒要出现更大误会,更加和老百姓离心离德。
就好像明末时期部分官员已经意识到气候异常,可能对粮食产生巨大影响,于是他们便各自想办法,想要改变这种局面。
这时候,还是大明忠臣的洪承畴,他就想到种植红薯这样的高产作物,代替稻谷和小麦的种植,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饥荒。
但是老百姓没见过红薯,不知道产量怎样,甚至都不知道红薯能不能吃,于是大家都不敢种,都不敢响应官府的号召。
生怕官府管杀不管埋,到时候没有种出粮食,官府又不管,自己全家老小就只能活活饿死。
贫苦一生的老百姓,一旦遭遇粮食欠收,就往往是家破人亡,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谁敢拿种地这样的大事去练手?
洪承畴见红薯推不下去,于是就强制推广,要求老百姓必需种植红薯,这不但遭遇了老百姓的强烈反对,最终还引发了民变,许多老百姓因此走上造反之路,被生生逼反。
这真可谓是弄巧成拙,明明是为了老百姓好,最好却出现这样的结果。
“哎。”
卢以祯叹息一声,道:“老百姓的担忧说到底又能怪谁呢,还不是要怪官府尸位素餐久亦,胡作非为久亦,以至于与百姓离心离德,百姓也因此难以对官府产生信任。”
卢以祯的话让众人都是沉默,因为卢以祯说的是事实,如果官府足够令百姓信服,又怎会有这样的困难,有地都送不出去。
最后卢以祯道:“既然老百姓对官府不信任,那本将就重建这份信任。”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老百姓是因为信任而产生现在的局面,那就只能重新建立老百姓对朝廷对官府的信任。
即便不能让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府建立信任,至少要让老百姓对卢以祯产生信任,这是现在必须要做的。
于是第二天,从县衙传出消息,卢以祯要整修城防,凡是前来做事的人,工钱十两银子一天,干一天结算一天,当天结算。
十两银子一天,这工钱已经是高到离谱,高到不真实了,高到让人认为这不是骗子就是疯子,再要么就是傻子。
这个价钱,那就相当于月工资三百两,知县的俸禄也才一个月折合银子八九两而已!
而以前,这样修固城池的事是属于徭役,都是老百姓白白干活,白白出力,不但没工钱,还不管饭,不管路费,做的不好,还要挨打,甚至还要坐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