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壳里做道场,《活埋》颠覆了以往电影拍摄的手法。”

老外没有这句歇后语,但意思大体如此。

成功的首映让柏林到处都是赞美《活埋》的声音,加上之前的大力宣传,让电影一下子就与《战火中的伊甸园》《细细的红线》《敏郎悲歌》等影片成为金熊奖大热。

接下来两天里,《活埋》所在的2号放映厅场场爆满,却依旧无法满足大批挥舞着钞票等待观影的人群。

没办法,只能加场。

这变化让徐小艺和李晓萍都有些摸不着头脑,除了本地观众,大量片商相比之前也热情太多了,好像笃定其他地区的外国人也会喜欢。

“你以为《活埋》里那个凶手的形象是我随意写的吗?”

吴楷文呵呵笑道:“那一类人可是戳了欧美高福利国家的肺管子,在电影里一闪而过就能叫他们感同身受。”

其实早在80年代,随着苏联的衰弱,冷战的天平已不可避免的倒向了西方,所以从80年代开始的新自由主义才会迅速遍布全球。

失去了意识形态上最大的敌人,此前还能抱团的美国甚至整个西方开始迅速被资本所引导,产业转移,经济空心化,高度金融化就是从这段时间开始。

1993年,美国有部叫《城市英雄》的电影上映,讲述了一位军工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被解雇后的一系列遭遇,并最终走向失控的故事。

中国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容易把主角当成一个反社会性人格,但那是因为咱们以自己的社会背景和经历为视角去观察的结果。

那可是1993年啊,冷战刚刚落幕,为国家安全把半辈子奉献给军工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就这么被解雇,然后妻子离婚,女儿不待见,去商店买东西还被刁难,在公园被流氓挑选,去餐厅被服务员认为找茬……一个在两年前还是国家英雄的人物,变得任何人都可以侮辱、冷落或以其他方式来激怒他。

因为时代变了,新自由主义的浪潮下,谁的呼声大,哪个团体的诉求容易裹挟更多人,谁就能拥有更多的权利和利益。

当然,这部分利益资本家可不会让出来,所以只能从过去的制度中,那些为了国家甘愿奉献的老白男身上剥夺。

这事虽然主要发生在美国,但欧洲也不少,随着冷战结束,全球化分工进度加快,欧美发达国家失业率最高的就是类似的产业工人,原先属于他们的福利都被近几年高喊各种“自由”和“解放”的其它团体拿走。

打江山时唯唯诺诺,跟苏联对峙时一言不发,哦,现在屁事没有盛世太平就知道跳出来争利益了?

“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这话在欧美的语境里就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种人,往往伤害了你但死不悔改,态度极其嚣张,发现自己错了也只是轻描淡写;明明是利用政治正确霸凌抹的人,结果你针对他的错误较真,他就马上嘤嘤嘤的装可怜说你欺负他。而且你才是利益受损的人,但事情一闹大,四周的围观者都来劝你做人要大度一点,放过他吧……

是不是很面熟,面熟就对了,要不怎么老说摸着鹰酱过河呢,在这方面美服欧服领先我们至少二十年啊!

徐小艺和李晓萍都听傻了,还有这种操作?

“好的文艺作品都是扎根于现实的,无论国内国外,想做大整个产业,光盯着电影这一小块是不行的。”

吴楷文也没讲什么大道理,两人的资质摆在那,点明后自然会更全方位的去努力。

再说了,他也就知道个大方向,实操完全抓瞎,还是当甩手掌柜好。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