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原来王维写下《相思》,就是在这个时间段上吗?

一生只去过一次岭南,就留下了《相思》这种名篇,该怎么说呢……

还是那句老话,诗人的颠沛流离,可能对所有热爱诗词的人们而言,都是一种偌大的幸运。

没有王维去岭南出差,就读不到《汉江临泛》和《相思》,没有苏轼被贬杭州,也同样没有那一篇篇传颂世间的经典之作!

对地方而言,尤为如此。

每迎来一位诗人的降临,对这些地方而言,都是一次千古扬名的绝好契机。

当然,反过来说,没有当地的特色山水、风土人情,也没有诗人创作灵感的来源,更没有诗词诞生的土壤。

可以说,两者完全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好搭档。

当然,王维此行入目所见的不仅仅是沿途风景,他本意也有途经襄阳的时候,和好友孟浩然相聚的念想。

孟浩然是唐代着名的山水诗人,世称‘孟襄阳’,后人把他和王维并称‘王孟’,两人也是至交好友,都曾拜在宰相张九龄幕府之中。

可惜的是,就在王维前往拜访他的途中,人还未到,噩耗就先一步传来。

孟浩然因为和王昌龄在襄阳相聚,纵情宴饮,吃了海鲜,导致背上毒疮复发,不愈而卒,享年五十一岁。

在此我也特意叮嘱一声痛风、高血压高血脂和其他患有身体疾病的听众朋友,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食,不可纵情过度,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靠!感觉有被冒犯到……”

“我正在候机室里等航班,你知道的,我家在海边,明天已经预约好了一顿海鲜大餐……”

“这个提醒来得真是时候,吓死我了,吃个皮皮虾安抚一下受到惊吓的心。”

“说得太好了,身为积年胆固醇高的人,我决定今晚的节目就先收听到这里,等我春节痛快吃完大餐再回头补上。”

“你们这些人真是油盐不进啊!话说,白酒烧帝王蟹有没有说法?用酱香型的还是浓香型的?”

“我建议这个问题你最好去问医生,或者你把酒寄给我,我帮你仔细把控一番。”

“楼上的东北朋友,你的算盘珠子我在海南都听见了!”

听众们再次因为一句善意的提醒而疯狂玩梗。

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了乐子人的身影!

但对故事里的王维而言,这个噩耗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让他心情很是沉重。

“古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还是那条熟悉的汉江水,但此时落在王维眼中,却早已不复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情调,长留胸中的,唯有浓郁的悲伤。

一个至亲的人消失了,天地万物却还是原来的模样,相信很多听众朋友能对这种感觉记忆犹新,如果没有,那恭喜你,祝愿你永远都没有机会切身了解这种痛到极致的感受。

这里的蔡州在岘山东南,即孟浩然大半生都居住的地方。

关于这座岘山,当年孟浩然曾和几位好友一起登临此地,留下一首名作《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啊?

这两首诗一出,顿时让无数深夜宇宙系列的老铁粉们身上竖起了鸡皮疙瘩。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这诗句可是顾知书在北大读书交流会进行演讲时,用在开场白里的名句。

那次的读书会不知被多少人翻来覆去,顾知书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背得滚瓜烂熟。

本以为顾知书引用的诗句只有诸如黄河落天走东海、铁马秋风大散关那几首,没想到这句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竟然也是大有来头。

如此一来,倒是让很多人对王维此刻的心情,更加感同身受了。

原来,这位逝去的孟浩然先生,曾经也是我们的“老朋友”啊!

我们也读过他的诗!

一种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

“开元二十九年,结束岭南之行的王维,返回到长安。

不久他就辞去了官职,隐居在终南山上。

关于王维这次突如其来的退隐,很多人会把这件事和李林甫奸相掌权联系在一起,说王维是延误了官场的黑暗龌龊才做出这种选择。

但要知道,此时年过四十的王维,虽然在官场上的级别不高,但在社会上的名望却是巨大。

《旧唐书》有记载,王维是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大凡诸王、驸马、豪族、权贵之门,无不拂席恭迎,宁王、薛王对待他亦师亦友。

可见王维和当时的权贵之间,并没有核心的矛盾,反而是其乐融融。

况且唐朝盛行隐逸之风,若是已经名满天下的名士,隐居反而可以变得更加自由,进退自如。

若是倦于案牍劳形,就可以适当去山野间放松放松,如果想要为苍生谋事,也可随时凭借名气获得一份不错的官职。

比起今天的公务员,那个年代的名士可以说是舒服多了,相当于实现了假期自由,一点没在怕的。

也就是这段隐居终南山的时日,让王维的诗文,逐渐朝向了一个‘淡’字。

古人所说的淡,可谓是一种极高的评价。

晚唐司空图说王维【澄淡】,北宋欧阳修说王维【淡泊】,南宋魏庆之说王维【闲淡】。

淡不是平淡寡味,而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山水田园诗人之中,纵观整个历史,能够在这种平淡之美领域,和王维不相上下之人,似乎就只有陶渊明和孟浩然了。

有一个叫赵殿成的人,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积雨辋川庄作》推崇备至,甚至将它夸成唐诗七律的压卷之作,让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zi)。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