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然之间更换皇帝,这对于那些早已习惯了在旧帝统治之下生活的人们而言,无疑相当于引发一场巨大的变革与冲击。
要知道,大汉乃是一个庞大的帝国,皇帝个人能力、品德以及领导才能等将会极大的影响帝国的走向。
民众对皇帝的依赖程度也是很大的。
如今,汉帝国的皇帝所拥有的权力已然深深地渗透进了每一个生活于这片土地的子民心中。
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中央政权的影响力都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以说,皇帝的决策直接关系着万千百姓的生计与命运。
倘若此时换上一位并非特别出色的新皇帝登基即位,那是否有可能将当前这个大好局势彻底葬送?
众人心中不禁充满了忧虑与不安。
无法确切地知晓这位新来的君主究竟有着怎样的治国理念和手段。
相比之下,尽管在位长达三十年之久的刘禅其统治方式或许略显高压,但至少大家对他还算熟悉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宁可选择让熟悉的刘禅继续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也不愿意冒险去迎接一个陌生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新皇帝。
人,往往都会对未知之事心生恐惧和抵触情绪。
刘禅他如今不过才年过半百而已,以他目前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来看,再坚持个十几二十年绝对不成问题。
他为何不再继续当这个皇帝呢?
权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割舍的诱惑。
尽管皇太子早已被众人视为皇位理所应当的继承人,而且人们也都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摆脱刘禅那高压般的统治,从而迎接一位宽厚仁慈的新君即位。
然而,当这一刻真正来临之际,那些曾经满心期待的人们却不由自主地心生忧虑与恐惧之感。
这种情绪并非毫无来由,而是源于刘禅长久以来作为一统天下之君王所实施的厚重统治方式所带来的巨大惯性作用。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刘禅凭借其铁腕手段牢牢掌控着整个国家的政权,使得臣民们对他敬畏有加。
即便此刻他已决定退位让贤,但那种由上而下的威压依旧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的心头,让人无法忽视。
因此,当面对即将到来的权力交替之时,人们内心深处潜藏的不安便不可避免。
暖阁里,诸葛亮等一众还活着的老臣都在劝刘禅收回决定。
但被刘禅拒绝了。
“唉……朕如今是身心俱疲啊!这如山般堆积的事务,桩桩件件皆需耗费巨大的心力方可妥善处置。”
“朕时常会这般念想:若是能够安于享乐、闲适躺平,将一应事宜尽数交付于诸位爱卿操办便好。”
“然而,身处于此高位之上,心中总有一股冲动想去做一些事。一旦着手开始,又总是期望能够将每件事都做得尽善尽美。”
“特别是丞相,自您不再担任要职以后,朕独自一人苦苦支撑至今,着实感到有些力有未逮了,趁着眼下朕尚且头脑清明,索性直接行禅让吧。”
“太子殿下处理政务之经验已然颇为丰富,且正值年轻力壮之际,实乃承接朕的不二之选呐。”
“再者言,朝中诸多事务业已步入正轨,只需沿着既有的方针路线稳步前行即可。值此时节若再不传位于太子,更待何时呢?”
“|难不成非得待到朕油尽灯枯、撒手人寰之时,方肯让出这皇位么?不不不,朕断不愿如此行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