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国公要出征,小臣特地让人准备了些酒水,为诸位将士饯行,愿国公此去旗开得胜,马到功成!”

德兴县,郭洺带着四万兵马,在城内休整一夜,补充了些许粮草后,翌日清晨,便准备拔营西进,继续追击朱元璋。

县令汪广洋闻讯,连忙带着一众下属,提前准备好酒肉蔬食,来到城门口为大军送行。

“汪县令,本国公与你虽素昧平生,然而却是一见如故,昨日与你小坐谈讌,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人,做个小小的县令,实在太屈才了。”

“正好上个月,本国公的大军刚刚扫平福建,需要安排一个心腹,出任福建平章政事,总领当地的军民要务,我看你就很合适。”

城门下,眼看汪广洋如此会来事,郭洺心中亦很受用。

鉴于汪广洋在历史上也算个人物,郭洺想了想,直接翻身下马,让人取来笔墨纸砚,随后大手一挥,快速写下一封诏令,递向对方,笑着道:

“你拿着本国公的诏令,到金陵找中书省平章李善长,补个告身,即日便到福州,出任平章政事。”

先前留在福建的蓝玉,除了被郭洺封为总兵之外,还被委任为福建参知政事,节制各路州县之兵权。

如今再把汪广洋这个文官封过去做平章政事,正好能和蓝玉互相制衡。

“国公如此器重,微臣实在无以为报,今后就是粉身碎骨、呕心沥血,也要替国公经营好八闽之地,三年之内,臣一定让福建各地风调雨顺,河晏海清,叫那些百姓,人人称颂国公的恩德。”

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骤然升任从一品的平章政事,这速度,简直和一步登天没什么两样了。

眼看郭洺如此重用自己,汪广洋顿觉脑门发热、气血上涌,双手接过诏令,激动得连说话的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

郭洺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鼓励道:“好好干,某家相信你的本事,你若能把福建治理得好了,将来就是让你去金陵做中书省平章,也不是没有机会。”

汪广洋在元朝那边虽中过进士,做过官,但苦于官场上没有门路,一直没能够飞黄腾达。听到郭洺这番话,越发生出一种被伯乐赏识的感觉,鼻头一酸,差点没落下泪来。

一面磕头,一面连声道:“臣遵命。”

郭洺微微颔首,没有再耽搁时间,立刻统领大军启程,继续向西行进。

当日正午。

四万郭家军绕过乐平、余干二县,沿途征用了大量的民船,沿着信江南下,行至安仁以北十数里处时,锦衣卫的探子,忽然给吴弛带来一条好消息,说是发现了朱元璋的行踪。

吴弛闻讯,不敢耽搁隐瞒,连忙向郭洺禀报:

“上位,探子来报,朱元璋一行人,昨日在进贤县境内的日月湖南岸,与当地的义兵民团激战,虽然打赢了,但是损失很重,这会儿正在原地休整。”

“哦,是吗。”

郭洺闻言,摸着下巴思索片刻,缓缓道:

“先不要打草惊蛇,安排几个探子,悄悄绕到后方的抚州和南昌,给城里的守将传令,让他们出兵配合本国公,把朱重八的退路堵死!”

几个月前郭洺先是俘虏徐寿辉,灭亡天完国,后来又一路攻城拔寨、撵着陈友谅打,眼下江西行省的大部分地区,都已归顺了郭洺,并有少量郭家军势力在驻扎。

比如江西东部的抚州和南昌,这两个地方都有郭家军的守将和驻军,只不过具体是什么人在驻守,郭洺这个做主公的,还真不知道——

这也没办法,现在郭家军有几十万兵马,总兵以下的将领多如牛毛,郭洺自然不可能一个不漏地全都记在心里。

“遵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