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穿越者的觉悟

有那么一段时间——大约是太宗皇帝弥留之际,先帝即将新君继立、刘荣也将从‘皇庶长孙’变成皇长子的那段时间,刘荣是真的有很认真的想过。

真要和历史上的汉武大帝,抢夺汉家的天子之位吗?

若真抢到了,那自己真的能做到比历史上的汉武大帝,都还要更好的地步吗?

这些疑虑,曾伴随刘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直到后来,太宗孝文皇帝驾崩,先帝继承皇位,刘荣身上也聚集了越来越多道目光——专属于皇长子、皇嗣的审视目光后,刘荣才逐渐从迷茫中解脱了出来。

当时,帮助刘荣走出迷茫的,主要有三点原因。

——其一,个人得失。

在先帝老爷子没有嫡子,又出于某些特殊原因,而不可能有嫡子降世的前提下,皇长子的身份,使刘荣天然具备储位争夺权的同时,也天然丧失了‘退出竞争’的权利。

考虑到孝景废薄皇后因真正原因终生不可能生育,刘荣几乎是从生下来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是半个储君。

这是华夏封建时代的普行价值:嫡长子继承制,所授予刘荣的特权。

却也恰恰是由于这个原因——恰恰因为刘荣打自出生,就是最有机会、赢面最大、牌面最好的储君之位争夺者,也使得刘荣这一生,根本就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要么获立为储,而后顺位继承皇位;

要么,被某个坐了皇位的弟弟,出于‘斩草除根’的考虑清除。

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己,刘荣也必须去争一争。

——好不容易穿越一遭,总不能引颈就戮,扯什么‘尊重历史走向’的蛋吧?

其二:家国情怀。

对于历史上的汉武大帝,刘荣自认为还算比较了解。

根据刘荣从史料当中获取到的信息,历史上的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其实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人。

——武功极其鼎盛!

相应的,文治、内政,也极其拉胯。

后世人透过书本、透过史官笔下的字里行间,自然是将更多的关注度,都投入到了令人热血沸腾的对外征战。

但刘荣前世,恰好是那极少数秉持‘全面了解’的原则,将汉武大帝的毕生得失,都仔细了解过的奇葩。

在刘荣看来,说一句略有些不敬圣王明君之嫌的话:汉武大帝的毕生功绩,恰如其谥号——单一个‘武’字便能完全概括。

刘荣当然不否认,在‘武功’这一层面,遍观两汉四百余年,乃至华夏上下八千年青史,能比汉武大帝更胜一筹者,怕是不过五指之数。

但作为理性的旁观者,以及穿越而来,设身处地经历这个时代的参与者,刘荣也不得不说:历史上的汉武大帝,真的是武功有多鼎盛,内治就有多差劲。

独尊儒术,消除学说、思想多样性,限制华夏文学思想发展;

奢靡享乐,盘剥百姓——明明有文景之治打下来的底子,却拿去供自己大兴土木、游玩天下。

等到了要打仗的时候,又把算盘珠子蹦到老百姓脸上,恨不能连空气都收一层税!

以至于历史上的武帝一朝,天下百姓民,不说是民不聊生,也起码是迅速从文景之治所孕育的温床中,迅速跌落回秦汉之间的炼狱。

土地兼并——天下百姓人均农田占有面积,从汉初的一户五口百亩田、文景年间的人均十五亩,户均九十亩,迅速跌到人均八亩,户均四十亩!

税赋繁重——文景年纪三十取一的农税,重新恢复到开国时十五取一的水平;

为太宗皇帝削减为每人每年四十钱的口赋,也被恢复到了开国时,每人每年一算——即一百二十钱。

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甚至襁褓婴儿的‘人头税’……

如果说,开国时期的汉室百姓,是穷苦,但心灵安宁、憧憬未来;

文景年间的百姓,是穷而不苦,非常知足;

那武帝年间的汉民,真真是困苦到了极点。

——原本踊跃、积极,甚至要靠走关系、拖人情进去的汉室军队,成了中央强制征召;

原本积极、上进,努力追求更好生活的老农们,无不成了麻木不仁,种一天地吃一天粮,哪天死了也算解脱的行尸走肉。

一切矛盾,都被接连不断的对外战争胜利,所暂且压下。

直到对外战事也开始出现不利——尤其卫霍之后,汉家几乎再也不曾从匈奴人手中,讨到哪怕一次便宜的时候,矛盾终于集中爆发。

农民起义。

对于这个词,任何历史爱好者都不会感到陌生。

在华夏历史上,这个词每出现十次,就至少有九次是在王朝末年。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农民起义,就是封建王朝的丧钟。

当农民起义爆发,那无论最终成败,都必定意味着这个王朝,已经腐朽到了根儿上,崩塌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刘荣前世并非史学家,而仅仅是一个历史爱好者。

在刘荣的印象中,华夏历史上,似乎只有这么一次特例——在出现农民起义后,王朝非但没有崩塌,反而还就此‘中兴’,而后又享国百余年。

没错。

绝大多数后世人都不知道,甚至不敢相信:赫赫有名的汉武大帝,其在位末期,华夏大地曾出现过农民起义的苗头。

许是这苗头太过渺小,又或是最终,并没有烧成覆灭汉室的燎原烈火——史家对这段时期的农民起义着墨不深。

但刘荣很清楚;

尤其是在屁股真正坐上皇位,真正成为汉家的天子、华夏统一政权的帝王后,刘荣更加清楚:农民起义,究竟意味着什么。

先帝老爷子,曾在私底下说过这么一句话。

——一位皇帝,凡是其在位时期,有底层民众因不堪压迫,而揭竿而起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彻头彻尾的暴君!

注意!

不是昏君,而是更恶劣的:暴君!

昏君或许昏聩,但人家只是不做事儿;

但暴君,那可就是不干人事儿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似乎也可以这么说:按照先帝老爷子——汉孝景皇帝刘启的判定标准,历史上的汉武大帝,是一个毋庸置疑的暴君。也不知道历史上的景帝老爷子,在地底下看到自己亲自选定、亲手培养的继承者,最终却成长为‘暴君’,究竟是怎样一种感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