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一甩头,摒弃杂念,黄有为再次为了今晚的行动而调整心绪。

这一次,他能够想象行动中的体验又会不一样。

因为这次的行动计划,不再是陈焱章站长制定了,而是上海地下党的那个书记。

上海地下党那些人到底如何,黄有为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而作为重庆来的,尤其是之前在军部司职文员的经历,黄有为自认为对共产党人的了解只能浮于表面。

因为他来此之前,根本就没有亲眼见到过任何一个共产党员。

可是,关于共产党那些人的各种传闻,他可没少听过。

自然,负面的更多,毕竟在重庆那些官老爷们眼里,共产党人就是牛鬼蛇神。

黄有为是一个读书人,他很清楚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道理,至少,如果共产党人真的都是“匪类”,他们现在还能支撑敌后抗战么?

带着自己的期待,黄有为踏上了上海的地界。

那些坎坷和艰辛都让他欲哭无泪,可到目前为止,他还是终于踏上了抗战的道路上。

而这个过程里,他还真的见到了上海地下党的成员。

可惜,第一次见到传闻中的共产党人,让黄有为十分失望。

因为他见到的是张汪洋。

一个大学生,需要靠勤工俭学来维持生计,每天需要去当邮差送信送报纸。

这样的生活,其实并非不能理解,因为谁都有自己的难处,那些寒门学子并不奇怪。

就是黄有为自己,也有过读书时打零工的经历。

可是,这样一个大学生,为何要成为共产党呢?

更让黄有为疑惑的是,共产党的人,为啥要吸纳这么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呢?

很显然,张汪洋并没有经历过专门训练,而他在敌后抗战的经验也一定是不足的。

不然,他也不至于那么快就暴露了。

而见面之时,张汪洋的应变能力也让黄有为十分看不起。

说到底,还是个孩子。

这是黄有为当时的第一印象,也是他对张汪洋的最后评价。

可是,当张汪洋的“通缉令”出现在报纸上的时候,黄有为差点吐血。

因为他自己的照片赫然就在张汪洋的旁边,而且竟然是一张素描!

黄有为无比震惊,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来到上海这段时间里,根本没有怎么露面。

至少,除了军统上海站的人以外,就不应该还有人对他产生印象,更何况陆杰和他的特遣队已经早就不复存在。

那么他到底是在哪出现了纰漏呢?

答案只有唯一的一个,那就是张汪洋。

而之所以是一张素描,很可能就是张汪洋亲手绘制。

有了这个想法,黄有为立刻就对张汪洋改观了。

虽然,这小子的确乳臭未干,也的确没什么潜伏经验,更加没有过硬的临场应变能力。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不被黄有为看上的小子,用他自己的方式,让黄有为想要拿捏他的手段付诸东流。

黄有为从未想过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差一点就把自己搭进去。

而那段时间,陈焱章对他的态度实在是太明显了。

黄有为很无奈,可他也无可奈何,毕竟错的是他自己。

如果当时戴上面具或者不让张汪洋看到自己的面容,整件事不就没有后患了?

可惜,没有什么如果。

黄有为从那时起,对共产党人又有了新的认识。

因为张汪洋这样一个不被他瞧上的小子,也有自己的坚持和决心。

提心吊胆地等待陈焱章的判决,黄有为心中全是凄凉,因为他真的很想在上海继续战斗下去。

可他的战斗,还没开始就宣告失败了……

或许是破罐子破摔,也可能是为了抓住最后的稻草,黄有为去找了古月。

他知道能让自己的照片出现在张汪洋的隔壁,一定是古月的手笔。

所以,也只有古月可以立刻让自己的照片被拿下去。

虽然,这个污点不会被擦掉,至少也能尽可能减少被更多人注意到的风险。

而且,古月给他安排的“罪名”也实在是太过于“直白”。

“绑架未成年三名少女”,这事黄有为可打死也不会认,但是他很清楚,到底是谁做的。

而古月,的确有资格追问黄有为一句,“你为什么没有能够阻止?”

黄有为自己何尝不是满满的自责?

因为军人的荣耀让他实在看不下去陆杰的做法。

可惜,他真的无能为力。

把这一切对古月坦白之后,古月倒是很快就“原谅”了黄有为。

似乎,古月根本就没有“生气”?

黄有为很清楚,这只是一个态度,也可以是一个借口,但是,黄有为自己的暴露和张汪洋的暴露,已经捆绑在了一起。

如果军统上海站还想通过威胁来控制张汪洋以期望得到共党内部的消息。

黄有为自己多半会先一步身首异处。

军统内部处理“叛徒”的手段,黄有为虽然没有亲眼讲过,却也没少听过。

好在古月的态度让黄有为十分意外。

因为古月不仅仅答应了立刻撤掉黄有为的通缉令,而且愿意替黄有为向陈焱章说几句好话。

黄有为自己也不曾知道,古月到底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古月并没有对他说过任何一个条件,更不可能有任何威胁了。

而他仅仅是不了解古月而已,如果他有所了解,就知道古月只是认可了黄有为抗日的决心。

那次小插曲之后,便是第一次正式的任务。

当陈焱章把自己叫到他面前之时,黄有为心中全是忐忑,因为陈焱章的一句话就能决定黄有为的命运。

黄有为其实并不怕死,虽然他也从未想过死亡和自己如此之近。

可他更期待的,是继续战斗,哪怕战死沙场,不然,他特地跑过来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