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油盐不进让元世祖十分气恼,最终下令处斩。

次日,柴市刑场。

监斩官问:‘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

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

文天祥问明南方方向,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

于是从容就义,时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死后,其妻欧阳氏收尸时,在他的衣带中发现绝笔自赞: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欧阳氏看后声泪俱下,说道:‘我夫不负国,我安能负夫!’

她将丈夫殓葬完毕,随后在坟前自尽。”

“至治三年(1323年),

文天祥的故乡吉州将其画像供奉于先贤堂,与欧阳修、杨万里等名臣并列,永享后人香火。

至明代,朝廷追赐文天祥谥号‘文忠’。

‘文’字彰显其学识渊博、文采斐然;

‘忠’字则是对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至高褒奖。

时隔数十年,文天祥少年时的梦想终得实现。

那个曾在学宫中仰望乡贤画像,立志‘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的少年,如今已与先贤比肩而立。”

“纵观文天祥的一生,

始于少年立志,终于青史留名。

他的精神,如浩然正气,长存天地;

他的气节,似巍巍高山,永垂不朽。

从庐陵学宫到先贤堂,

从一介书生到民族脊梁,

哪怕深陷绝境,

文天祥依旧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

什么是永恒的‘义’。”

【华夏历史十大悲情人物第七位:‘宋朝最后的忠烈’文天祥,盘点完毕!】

看完文天祥的盘点视频后,宋朝的观众已经默默抹起了眼泪。

“先有岳飞,再有文天祥……大宋可真是盛产悲情人物啊!”

“文丞相一生为国,散尽家财招募义军,却换来朝廷的背叛,心寒的又岂止一人……”

“他明明可以投降元朝,享受荣华富贵,却选择以死明志……”

“文丞相是我们大宋的脊梁,是我们这些前人的榜样!”

秦始皇略带惋惜的叹息道:“文天祥忠肝义胆,宁死不屈,又是文武全才,若能为我所用,必能助朕一统天下,开创万世基业。可惜,可惜!”

汉高祖刘邦同样感慨万千道:“文天祥宁死不降,以死明志,此等气节,韩信自愧不如。若能得此良臣,何愁天下不定?”

汉武帝刘彻目光深邃:“文天祥之才,足可安邦定国;其节,亦撼天动地。若他生于朕之朝,朕必以国士待之,使其施展抱负,成就一番伟业。可惜,他生不逢时,令人扼腕!”

唐太宗李世民摇头叹息:“朕好喜欢文天祥,就是不知苏先生是否会赐予他们穿越的机会……”

宋太祖赵匡胤则神情复杂,愧疚不已,

“若非朕立下‘重文轻武’之国策,何至于让大宋积弱至此,让忠臣良将屡遭迫害?

今得苏先生恩赐,朕可重来一世,必当改革弊政,重振武备,让大宋不再受外敌之辱,让岳飞、文天祥这样的忠臣得以善终!”

…………

短暂的休息过后,下一位被盘点开始登场。

视频画面缓缓亮起,

入目之处,

一片枯黄的树叶,被一阵悲凉的秋风,从树枝上卷落。

视频镜头缓缓推进,跟随着落叶,来到了一座破旧的茅草屋前。

茅草屋位于一处偏僻的山林之中,

四周早已环绕着无数枯黄的落叶和光秃秃的树木,

天空那一片,不过是它们之中最新加入的一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