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总动员
杨沅一路赶回剑州,一路处理着公务。
经过资州资阳时,杨沅以维护叙州、乌蒙、凉山州三州安全的名义开始征募士兵。
这些事情,他向朝廷复旨,称已纳凉山州十二县并入大宋版图时随嘴提过,合乎情理。
其所需兵员规模当然不会说的太清楚。
但是杨沅已经说过了,这些兵员的军饷军备,由凉山州金铜矿的产出中给予。
所以征募扩召的举措朝廷那边也就了解不多。
小皇帝正得意于在他称帝期间大宋版图的扩张。
杨沅直接在原来的军事体系之外,设立了一支新军。
新军以两年前在各州府县陆续成立的团练为主,再加上从近一年多来修建驰道的工人为辅。
团练兵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军事素质,只需再做加强训练。
那些修筑驰道的工人每天按时上工,按照工头的要求分工合作,已经具备了令行禁止的纪律性。
所以他们成军的速度,也远比一般新入伍的士兵要强的多。
路过普州安岳、遂宁、乐至三县及重庆市潼南县的时候,杨沅以潼川路经略安抚使的身份发布了第二道政令:征造车马。
由头还是要加强帝国对新纳入的凉山州的控制,所以需要大量的车马用以运输和交通。
原来修路时使用的驮马和土石车是现成的。
与此同时,杨沅还命令各州府县继续造车,并从大理国加大了购入矮脚马的速度。
吴家在吐蕃联络的那些大部落的头人们,为了获得杨家提供的各种奢侈品,也把大量西北高头大马贩运了过来。
为了激励各州府县,让他们对此重视起来,杨沅把完成这一任务,纳入了官员们的年终考课项目。
路过遂宁府的时候,杨沅再下第三道政令:屯积粮草。
粮草是军队生存的基础,筹措粮草是战争大动员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确保军队供给。
杨沅命令潼川路所有州县,将上缴朝廷税赋转化为其他物品和直接的货币,从而把粮食留下来。
上缴朝廷的赋税,本就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货币,上缴实物的也要折算成货币。
而且,这场战争准备本就是先帝六年策划宏图的其中一个步骤,朝廷也在默契配合,因此实施起来并不困难。
路过果州南充时,杨沅再度下达了一道政令,加强武器、盔甲、药材等各项战略物资的打造及采购。
路过阆州的时候,刘商秋从临安赶来了。
枢密院机速房雀字房在川中临时设置了官署,加强了对川峡四路和吐蕃、西夏的侦缉活动。
这是明处的谍报组织。
杨沅的“同舟”也是侦骑四出,将搜集到的我方、敌方各种军情、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相关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往剑州内记室,进行整理、归纳、分析。
与此同时,对西夏官员将领的渗透、收买、安插眼线等,也加快了速度。
等杨沅回到剑州的第二天,久未露面的新蜀学大宗师木易先生便在剑州学宫再次开讲了。
这次所讲的内容,隐隐然便把议题指向了军国大事。
官教坊也得到了安抚使衙门不形诸于文字的密令。
他们的歌曲、舞蹈、杂剧、评书,开始有意识地向忠君报国的方向侧重过去。
一些假托前朝背景的故事,多是收复故土、开疆拓土、一统四海、大国威风的内容。
这些文化宣传,开始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于一旦开战的心理态度。
从军事、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层面,整个川峡四路开始以潼川路为中心,轰隆隆地加快了国家机器的运转。
大宋正在尽可能地集结和调动所有可用资源,以应对战争的爆发。
不过,这些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得到它的波涛汹涌。
社会普通民众只是隐隐约约地感觉到,生活似乎多了更多选择,百工百业更加蓬勃。
他们把这归功于杨沅的治理,归功于驰道的修成,归功于凉山州金铜矿的发现,却意识不到国家机器如此运转的本来目的。
好在经略安抚使府和内记室都很给力,所有农牧工商、军事准备,大事小情,巨细靡遗,都有专人管理和实施。
杨沅只负责规划大方向,组织相关人马去实施贯彻细节。
所以一路行来,杨沅倒也不算太累。
他身边有刀妃妃如解玉,还有梵清小师父“出尔反尔”。
一路批阅公文时,又有凤娘和泰熙两个如似玉的小姑娘研墨添茶、焚香捶腿,当真好不自在。
不过杨沅并没有沉溺于温柔乡里,他的每一步举措、每一个决定都是反复推敲过的,而非一拍脑门的决定。
比如这场战争总动员,不是你想动员就能动员起来的。
在这个时代,耕作还是要以青壮男子为主的。
不是你想当然的征募走所有的青壮劳力,妇人老人和儿童就能顶上去的。
那样的结果,就是哪怕这是一个风调雨顺之年,来年也可能造成大灾荒,饥馑立至。
可以说,国家暴力就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不是你想征兵就征兵,你想屯粮就有粮,你想开战就开战。
一个国家所能够动员的人力、物力、财力,总是有条件、有上限的。
战国时期社会结构简单,经济基础简单,所以那时候可以做到全民皆兵,战争动员率高的离谱。
但是当一个国家稳定发展到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永远不可能再重现那时的盛况了。
除非,让整个国家倒退到那种相对原始的社会发展状态。
所以杨沅虽然在扩充军队,各个衙门也在扩充人员,但杨沅也提前就做好了再度人员冗滥的防范措施。
不事生产的官吏、军队、役夫等人员的总量,被他严格控制在了川中总人口的百分之五以内。
如果再有超过,百姓的社会负担就会加剧。
一个国家,如果这些不事生产的人口超过百分之十,在这个时代,便很可能导致整个国家的破产或崩溃。
川中在如此准备着,夔州路、成都府路、利州东中西三路,自然也在进行战争总动员。
当然,为了防止抽血的急促,对川峡四路的经济造成重大损害,整个动员过程是有序而缓慢的,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基本完成。
得益于杨沅超越时代的见识,和他的内记室的强大,潼川路在这场战争总动员中,做的是最好的。
杨沅也不藏私,所有行之有效的手段,他都会及时传告夔州路和成都府路,还有利州西路和利州东路。
至于利州中路,如今本来就由杨沅管辖。
当然,那些地方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不能照搬潼川路的经验。
而且,同样身为一方封疆大吏,人家未必愿意接受杨沅给予的这些政策经验。
杨沅对此也不强求。
好在,坐镇夔州的刘锜、坐镇成都的乔贞,和杨沅的关系都不错。
而且他们也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至于利州东路的温家,原本有郭家的牵制,就没成太大气候,现在有杨沅控制的利中,刘锜控制的夔州挟制着,就更没有狂妄的本钱了。
只有把利州西路经营的铁板一块,俨然成为一姓私地的吴家,目前是杨沅完全影响不了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