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于贞观二年一月二十号到岗后,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他们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很快便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只用了五天时间,就让北阳特区内剩余人口的六成签订了搬迁协议。
这让李长河大为振奋,对两人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蒙山和杨康在工作中形成了一种默契的配合方式。
蒙山负责好言相劝、宣讲政策,以理服人;而杨康则负责打击顽固分子、维护安全秩序,以威立人。
两人一软一硬、一唱红脸一唱白脸,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当然,杨康在维护安全秩序时,也严格遵守了李长河的指示——绝不能对普通百姓付诸武力。
他带领着一群手持利刃的卫队在村里村外巡视时,总是美其名曰护卫百姓安全、防卫响马、剿灭虎狼之灾。
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在用这种方式震慑那些顽固不化的百姓,让他们明白搬迁是大势所趋、不可抗拒。
到了一月二十七日,蒙山和杨康下达了最后通牒:截止一月底,若仍有百姓不愿意离开,也可以留下。但有一条——他们至少在未来五年内不能离开此处,与外界完全隔离。
只要同意这点,他们就可以留在自己所谓的祖地上。这一举措迅速见效,当天就有大量原本不愿意搬迁的百姓纷纷表示愿意接受条件。
到了一月结束时,仍有百分之十左右的百姓留了下来。
蒙山和杨康在上报工作日志时表示他们的工作仍有不足之处,但李长河却并未责怪他们,反而大力夸赞了他们的工作成果。
因为在他看来,北阳特区的建设也需要本地人参与,用本地人还能保证安全。只要大部分百姓愿意搬迁就已经足够了。
就在李长河以为北阳特区前期工作已经稳妥的时候,蒙山在大朝会后给他带来了一则消息:在北阳特区内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物件,需要他亲自来确定一下。
这消息让李长河心中升起了一丝好奇。
二月二号龙抬头这天,李长河骑着孙武仙送给他的青纵马,带着刑天朝着北阳特区疾驰而去。
到地,这里距离泾河不远,是北山山脉下的一个小村子。
在蒙山的带领下,他来到了村子中靠山的一户人家中。
李长河目露不解,接着蒙山领着李长河走进家中窑洞。
走进窑洞后,行进十余米便停下了脚步。
火把照亮的窑洞内,一扇青铜大门赫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这扇大门古朴而庄重,上面雕刻着繁复的图案和神秘的符文。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