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到诸葛亮的能力后,公孙瓒对于诸葛亮那是更加的眼馋呐。

三国后期,

“相父,您为一国之丞相,为何只有这点田地?”

“朕要不再赏给你一些田地吧,好让相父的家人安居乐业。”

刘禅忍不住开口,十五顷田地,怎么看怎么寒酸。

“陛下大可不必,钱财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不如换点其他的投入打造神兵的工程之中。”

“况且这些田地也足够亮的家人宗族使用,陛下就不用操心了。”

诸葛亮呵呵一笑,显然已将钱财等置之度外。

清朝,

“和大人,这做官就应当奉行清廉,以身作则,您说对不对啊?”

刘墉戏谑地看着和珅。

“刘大人可真会开玩笑,这样的道理我怎么会不知道呢?”

和珅看着刘墉,有些咬牙切齿地说道。

这看个天幕都要内涵一下自己,可真是气死本宝宝了!!!

“历史上的诸葛亮不是神,而只是一个人。”

“但也正是因为他是一个人,所以才足以显得他所做事情之伟大。”

“他本可以自立为王,但是最终却选择做了一个忠臣。”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每当阅读这句古诗,脑海之中总能浮现诸葛亮被困五丈原的辛酸与无奈。”

唐朝,

杜甫听到天幕上的话,顿时停下了手中的酒杯。

他没想到自己写的诗句竟然会出现在天幕之中。

杜甫抬头看向天幕,不知为何,一股子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

就好像,亲眼目睹一位英雄人物的陨落,而又无能为力的感觉。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诗句登上天幕而沾沾自喜,他写这些诗句的初衷也不过是为了表达对这位第一丞相的惋惜。

秦朝,

“先生所做之事,无愧于第一丞相之称。”

嬴政看着天幕,发出这样的感慨。

以一人之力,扛起国家复兴的大旗,并且令岌岌可危的国家强行延续几十年,足以见其智谋和能力之强。

有能力自立却仍然选择效忠于国家,足以见其之耿耿忠心。

汉朝,

“朕汉室有此等后世人杰当熠熠生辉啊。”

刘邦看着诸葛亮的结局,有些唏嘘不已。

他也想诸葛亮最后能够成功,一方面是希望自己的汉朝能够继续延续下去,另一方面也是对诸葛亮这个人的欣赏。

但是现实终究是现实,该来的总会来。

新朝,

“力挽蜀汉颓势的神人也。”

王莽发出这般感慨。

面对多方势力的打压以及身边将士的能力不足,能做到这般地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过他也认为诸葛亮有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说有些自大,多次拒绝与多支军队“合作”。

但毕竟诸葛亮只是一个人,而不是神明,人无完人,只要是人,那就有缺点。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