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师兄弟以前一起同窗共读的时光多好,现在却成了仇家,又阴阳相隔了。

许柔静从牢里回来后,便变得沉默起来,经常一声不吭的坐在房间里发呆。

许和泰见此,等不到殿试了,将女儿带回了青州疗养心伤。

梁堰没有离开上京,他也无处可去,大荣律例,身有伤残者不能为官,他容貌尽毁,已经断了科举路,只能做些别的谋生。

原本他想跟着顾惊羽的,可顾惊羽现在不能离开他爹,他也只能暂时留下,搬进了顾允的梨园。

此案过去好多天还一直被百姓们口口相传,一时间竟盖过了她这个五元及第的风头。

半月后,殿试如期而至。

顾允一早就身穿整齐,跟着一众贡士在黎明时分入了文华殿,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才等来策题。

策题只一道,是皇帝亲自拟的。

顾允看完策题,考的是洵州的治水之策。

洵州在大荣的南边方位,气候多雨,每每耕种或夏季期间大雨连绵,时长出现洪涝灾害,百姓颗粒无收……

顾允根据洵州的地貌特征,结合现代对治水的方法,写了一套策论,长达一千多字。

从公孙景明的角度,看到的就是顾允在扫了几眼题目后,沉思了片刻,便提笔书写。

这一写就没有停过,宣纸上很快就出现了一大片字迹,而且她书写极快,没有错字,好像这个题目早已在她心中有了答案,写过了无数遍一样。

可这题目真真是他殿试之前才决定下的,不可能出现透题一说。

只能说,顾允不愧是拿过五元及第的人才,这般反应能力,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毫无意外的,顾允是第一个完成的,她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目光快速在卷纸上过了一遍,没有问题后才平铺桌面,等待着晾干。

日暮时分,考官收卷。

顾允等人恭敬的将卷纸奉上后,行了礼退出文华殿,等待着第二日的殿试结果。

次日,由八名读卷官选出前十名呈上皇帝面前,由皇帝阅卷后亲定名次。

待名次一定,召读卷官入殿,拆开弥封,用朱笔填写一甲三名次序,再书写二甲七名,随后传前十名引见,这叫小传胪。

第十名以后的,会拿到内阁拆开弥封,按照二甲,三甲的名次填写在金榜上。

金榜又分小金榜和大金榜,小金榜存于大内,大金榜留到传胪之日,悬挂在宫门之外。

顾允在第二天接到引见,就知道自己必定在前十之内。

等到二十五日这天,传胪典礼依旧在文华殿举行。当日清晨,顾允终于穿上了新科进士的朝服,头戴专用的三枝九叶冒顶,从午门进宫,与文武进士们一起跪在文华殿外的御道两侧。

随着皇帝的落座,百官行礼,传胪正式开始。

由大学士从内殿捧出金榜,传胪官高唱题名名单,“第一甲第一名文状元,顾惊羽,授翰林院修撰!”

这一声唱名,足足唱了三遍,伴随着鼓乐齐鸣,顾允出列跪地谢恩。

她激动的跪在地上的身影都在轻轻的颤栗,顾允终于等到了这一天,面相地面的脸上滑下两道激动的泪痕。

她做到了!

她没有辜负顾棠的期盼和自己这么久以来的所有努力。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