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佑一开始想着是摆脱王三的影响力,想要办自己的差,才被忽悠了。

结果最后失控了,王叔佑也发现海外军区的转移支付一断,下边各种牢骚就来了,并且地方隐隐有失控的风险。

他立刻想到了明宣宗的故事,大明就是在他那边断了对北方和交趾的投入,然后整个大明开始走入无法扩张财源的怪圈,最后活活因为财政把自己搞死。

而大顺朝发展到王三这一步,其实已经是走向产业资本经济体系,大顺想要维系生存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内消费,一条是外出口。

而大顺的海外军队与藩国,就是王三打造的外出口体系,目的就是用廉价的劳动力与产品,去干掉海外可能发生的工业革命,用廉价的物资随便养活一点本地人,再让本地人投入教育,内卷之后迁移籍贯进入大顺核心区,成为大顺人,为大顺建设添砖加瓦。

而大顺本地淘汰下来的人,全部发去边地建设小镇与成为消化过剩产能的水池,最后再让这批人去生育,用来快速铺满地球全部能殖民的地方。

也就是泳池的一边进水一边出水的问题。

然而这一套体系对于需要不断攫取利益发展的私人垄断资本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他们想赚钱,大顺这里有国企当压舱石,海外还有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同时大顺的农场体系已经完善,城镇化就是王三设计的压舱石,连带着他们想要获得廉价劳动力扩张资本收益,就必须想办法帮助海外藩国强盛。

但藩国是贵族体系,他们的利益核心是股票、期货与债券,统治地方只是朝廷的任务与获取资本金的池子,说白了他们不认为自己能一辈子在这里混,他们混到最后是一定会朝着地主发展的。

而中国历朝历代的地主阶级,但凡规模大一点的,基本上都走上了放贷与商业路子,也就是走金融,赚金融的快钱。

所以他们的利益在王三的设计之下,其实是朝着金融资本虚化的。

换而言之,海外要么种地、放牧、提供原材料,多余的人力全部送到大顺当二三等服务业的人员,就能直接消化掉暴动可能。

若是本地太缺人了,就去大顺的农场逛一圈,总会有一些离开城市的人,希望能过田园牧歌的生活,然后带着家人来他们这里当农场主。

不多,百亩一户,产出的物资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赚到钱用来培养下一代,并且这些迁徙过来的人,是被承认的双重国籍,在这里混不下去了,可以迁回农场去。

这样一来,江浙财团的发展,就被王三锁死了。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思考了半天,决定给诸侯松绑,让他们得以藩镇化,然后重新进入春秋战国的时代。

只有乱了起来,才有发展的动力,不然继续沿着王三的路往下走,中国永远是中国。

地方唯一能翻身的机会,就是随着人口与治理的发展,完成晋级,变成大顺的府州县,彻底成为直辖之一。

然而,他们的计划还没开始,王三就亲自赶回来,直接将他们摁死。

抓到了,直接干掉,江南刚刚崛起的财团势力,不到三个月就被团灭。

解决完这些事,王三甩手交给王叔佑,然后带着卫队大军,直接迁徙前往东洲的东海岸,顺带的将卫队留给王叔仞,并把新约克城封给他。

王叔仞于是将新约克改名为新酆,正式就藩。

解决完三十三的藩地问题,王三带着千余人跨海来到了开王的藩国,也就是英伦三岛。

他并没有选择在伦敦建都,而是在曼彻斯特建都,遵循都城的取名方法,所以这叫开都府,其下各有州县。

只是城头挂着一个人头,问一下才知道,这里是理查德·克伦威尔的儿子亨利·克伦威尔的脑袋,直到去年,躲进盖尔地区的亨利·克伦威尔才被干掉,盎格鲁地区才算是彻底归于开王国统治。

王三在这里住了三个月,然后转道去富浪军区,在这里听说了永历皇帝死了,接着桂王国爆发内战,之前被压制的教宗势力发动了宗教战争。

从巴黎以东到多瑙河以西,无数土着与各种宗教徒不断爆发屠杀,规模惨烈。

王三也没管的意思,因为汉人战斗力在这群人之中强悍得很。

倒是逃了很多人来富浪军区,王三下旨给富浪军区,让他们将这批人打包,直接送南洲的雨林、热带草原去,那边需要人开发。

至于死亡率会多高,王三也不在意。

横穿富浪军区来到了地中海,王三很快抵达启王国,看看这里的平地与沙漠,然后沿着南洲北岸一路向西,穿过直布罗陀,进入塞拉利昂与黄金海岸,这里还是跟历史上一样,成为了最大的奴隶交易市场,只是主导贸易的不是汉人,而是大食人与波斯人,他们在这里阉割了奴隶,将这些奴隶卖到东洲南部。

因为有大顺的蒸汽船在,所以横渡的速度快了很多,因此死亡率不高,只要好好利用,这些奴隶还是能活十几年的。

而且大顺主要靠机械干活,黑奴存在的意义是清理机械不好处理的地方。

王三来到巴王国,这是他十六子王叔佷的地盘,只是刚到这里,王三就看到了十六出殡的画面。

巴王死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