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的记忆和感知不仅仅存在于肉体,而是可以存在于能量之海的层面,那么佛教的转世轮回就有了现实的支撑,进一步的思考,曾凡一直无法证实的平行时空也有了存在的基础,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推测。
按照唯识宗的理论,八识中的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都不依赖于肉体而存在,并不只作用于肉身,它们在转世轮回中起着关键作用。
阿赖耶识是转世轮回的主体和载体,包含着过去世的业力种子和经验记忆等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影响着肉身的状态,更影响着人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精神层面的因素。
它是肉身得以生成和维持的根本依据,不会随着肉身的死亡而消失,而是带着这些业力种子进入下一个轮回,根据业力的牵引,感召新的生命形态。
末那识可以认为是阿赖耶识的自我认知体现,与当前身体的前六识产生关联,强化了自我执念,这种执念也会反过来影响到肉身的行为和感受,进而产生贪嗔痴等烦恼,会促使肉身去造作各种善业恶业。
大多数人的行为更多的受到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前六识的影响支配,认识不到更深层的末那识,阿赖耶识的存在。
曾凡已经从自身经历确认了深层意识的存在,尽管对于佛经中末那识,阿赖耶识的解释和区分不太认同,在没有形成更准确的认知前,当做一种理论参考也未尝不可。
如果人的深层意识基于能量之海而存在,似乎唯物还是唯心也不那么重要了。
人类认知的宏观世界都是基于无数运动的微观粒子构成,而微观粒子的存在和能量涨落,都与能量之海密不可分,宇宙万物一切表象都是虚幻,来源于能量之海,也可以消散于能量之海。
这不就是佛家的万法为空,诸相非相吗?
道家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能量之海相当于有,高维空间类似于宇宙奇点,时间、空间、一切物质都包含其中,体积无穷小,也可以认为不存在,相当于没有任何体积的‘无’。
佛家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也可以做相同的理解,空对应无,色对应有,也对应世间万物表象,两者是同时存在,互相依存,道家的反者道之动,说的是世间万物在循环往复的无规则运动,处于混沌的状态。
曾凡对于高维空间的推测,在这些不同的理论中都能找到相似的解释,有了这些理论支撑,似乎他的种种神奇能力,也不是那么难以解释了。
世间万物表象既是无数微观粒子的事实存在,也可以认为是虚无的幻象,因为人受限于自身五感六识,认知的只是事实的很小一部分。
根据科学方法估算,人体大约由七千万亿亿个不同的原子组成,原子又是由更微观的原子核与电子组成,这些微观粒子时刻不停的在运动,粒子的运动时间可以用最小的阿秒来计算,一千万亿阿秒等于一秒。
原子是构成人类自身,以及世间万物的基本粒子,可是人类五感六识能感知到的,只是无数原子堆积成的宏观表象,能感知的最小时间单位是千分之一秒的毫秒,对一个信息的感知做出反应要几十毫秒。
人类对世界的最主要感知来自视觉,一般情况下,人类视觉感知能力是每秒二十四帧画面,最高也不超过三十帧,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极限接收能力也超不过五百帧画面,那还只是瞬时状态,不可能成为常态。
相对应当前世界无数微观粒子,以阿秒为间隔的运动轨迹来说,人类感知的一切,包括曾凡自己的感知,也只是世间万物表象中的表象而已。
对于整个真实存在的世界来说,可以认为物质是第一性存在,人类的意识也是基于物质而存在;可是对于个人来说,也可以认为意识是第一性存在,人的意识很大程度能决定自身感知到什么样的世界。
曾凡结合已经验证过的时空位移现象,推测自身所处的世界,或许本来就有无数的平行时空并行不悖的存在着,每个人每秒钟都在数以亿计的次数穿越时空。
他感觉到世界的真相近在眼前,从没有这么清晰过。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