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穷秀才到底是无媒苟合,所以也算断了他的科举之路。不过他自己却无怨无悔,也没有就此放下书本。
杜白那两车厢的书,被林建邦拉到学堂之后,穷秀才的眼睛里直泛狼光。
临近过年,县城里一片喜气,唯独有一个人提不起精气神,那就是主簿元明清。
元明清心里非常不平衡,恶溪上的石拱桥已经建成了,两岸的村民也走动了起来。
林建邦在这些村民里头找到了四个不到二十岁的读书人,这四个读书人身上并没有功名。
只因天资聪颖,被有文化的族长当做继承人在培养的,他们学过论语和孟子。
林建邦发现以后便让杜白给这四个小伙子开小班,教授四书五经。并且承诺这四人,只要肯努力,他会全力资助他们考科举。
但也不能让这四人只顾自己闷头读书,所以林建邦在全县所有十二岁以下的男孩当中组织了一场入学考试,取前一百名进到了中班。
让那四个人负责给这些孩子正式开蒙,笔墨纸砚还有书本全都由县里出钱统一置办。
每季度都有一场考核,有三次考核不及格者,将会收回书本,逐出中班。
每年都会有一场入学考试,只要满七岁以上的男孩都可以报名,只是因为师资力量有限,所以往后每年只取八人进入中班。
元明清不平衡的点就在于,他认为自己是有品级有功名的正经官员。
没有功名的小青年读了两天书就去给孩子开蒙了,有功名无官身的穷秀才也去当教谕了,只有自己还在教一些老汉老妇小媳妇大男人们学认字。
那县衙里的衙役一天到晚的忙忙碌碌,而自己这个主簿却要扯个脖子跟这些乡野村夫为伍,元明清觉着这是林县令故意给自己穿小鞋。
林建邦确实也是故意的,但穿小鞋还真谈不上,主要是元明清的能力实在太一般了。
说是有功名在身,那写出来的字都不赶马夫钟叔的呢,让他去给孩子们开蒙,那不是在误人子弟嘛。让他教扫盲班,都已经很抬举他了。
他倒是也想让元明清帮自己分担一下工作,可是人家老百姓就是落个户籍都嫌弃元明清的字丑。
还有两回被林建邦抓住元明清管人家要文书的润笔费,骂了两遍以为能改,结果又让他发现这厮到坊市里买东西从来不给钱。
林建邦心里想着,等他找到能够主持县衙的人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撤了元明清的品级。
但在没有找到之前,就算自己上任了知府,也不能动元明清。他还需要这么一个老家伙,帮自己占着位置。
安排完公家的事情之后,该安排自己的生意了。
这几个月里,薛景荣去了两趟江陵,海产品加工赚回来的钱都用来建设潮阳了。真正入了自己口袋里的钱都是从瓷窖那边赚回来的,也不算多,刨去成本两千多两。
林建邦并没有让瓷窖烧制多么精美的瓷器,就是普通老百姓常用的盘子和碗,这种亲民的瓷器不需要多么鲜艳的颜料上色,成本比较低。
从而价格也低,一出岭南,便很受百姓欢迎。这时候的老百姓用的餐具还大多都是土陶,瓷器在他们心中是有身份的人才会用的,然而潮阳瓷器一面市,在价格上就很容易让人接受,家里但凡有点盈余的都想换换。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