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一搏还能有个活路,哪怕他死了,家里也少张吃饭的嘴,能多支撑些时日。
饥饿和寒冷,才是驱策匈人南下的动力。
能吃饱喝足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腰上,去跟晋人厮杀?真当晋人的刀剑砍在身上不痛吗?
在各部集结完毕的第一时间,堤力大单于便立刻率领二十万骑兵南下。
对他来说,战争一旦打响,那么就要速战速决。
他拖不起,匈人的粮草储备,是远远比不上住在城里,有良田种植的晋人。
尤其是在上代大单于折在大晋之后,更是如此,本部精锐的折损,加上部落里粮草的消耗,让匈人现在都没缓过来。
以战养战才是更适合匈人的战术。
来势汹汹的堤力大单于,直奔并州而去。
不是堤力大单于非得挑个最能打的,能选择的话,其实他更想打凉州,或者绕一下去打辽州,而不是武力充沛的并州。
但是他没得选,李恒北上屠戮小部族,劫掠牛羊就是在打匈人的脸。
之前忍下那口气,是因为匈人内部斗争激烈无暇顾及。
现在腾出手来了,不把这个仇给报了,他这个大单于算是当到头了。
就算不是为了自己的位置,为了匈人的尊严,堤力大单于也得打并州。
有时候声势是很奇妙的,在匈人强势的时候,不用说集结大军了,哪怕是小股袭击,也足够让边境的晋人惊慌失措。
在晋人强势的时候,匈人不要说劫掠了,连南下靠近都不敢。
现在由于上代大单于的失利,和李恒的北上,让晋人失去了对匈人的恐惧,对他们不再惧怕。
对匈人来说,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所以,哪怕是付出足够多的代价,堤力大单于也要把这个仇给报了,把匈人的招牌给擦亮。
南下的匈人,对并州来说,尤其是对李恒来说,更是一个好机会。
虽然有着极大的危机和风险,但却也是打下王霸之基的契机。
匈人难缠的点不在于精湛的骑射之术,也不在于他们凶悍的厮杀风格。
真正让李恒头疼的是他们的机动性和隐蔽性。
匈人孩童在小时候就开始骑羊,长大了就骑马,马背上的民族在骑术上和战马储备上就有优势。
强大的机动性让他们来去自如,占据先手优势。
就算是打败了他们,溃兵往草原上一躲,根本找不到。
草原宽阔,缺乏标志性山脉河流,极其容易迷失。
想要在草原上找到匈人大本营一劳永逸极其困难。
所以对付匈人没办法主动出击,得等他们出来。
现在堤力大单于率军走出草原,来和他们硬碰硬,只要能一次把匈人打疼,那么北方会安定很久。
只要北方稳定了,李恒就能腾出手去经略四方,扩张势力。
否则的话,李恒整日里都得提防匈人,大半的精力兵力都被拖在边境,根本没办法将势力扩大,更不敢轻启战端,生怕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这种明明手里掌握着强大的武力,却被拖着的感觉并不好受。
他也想像他那个妹夫一样,仗着手中强军,叱咤风云,纵横天下!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