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请问一下,双桥区工业园区朝哪走。”

一辆从云城来的轿车停在齐家桥的老街上。

司机下了车,在街边随便问了一个当地人。

当地人看上去很热情。

立马从兜里把烟掏出来,给司机散烟说,“你们是外地来的?”

司机连忙把老乡手里的烟给推回去,要把自己的烟给掏出来给老乡散烟。

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个老乡的态度很强硬,“是不是看不起我?”

“烟虽然不是啥好烟。”

“但是也是我们当地的一点心意。”

“必须抽。”

说着就把烟往人的嘴上怼。

不抽还不行。

烟都给喂嘴里了,还把火给点燃,这才问,“你们是来做生意的?”

平桥镇上的人看了看那辆轿车。

当然也没有说什么看车牌有说法的地步,他们还没有精到这一步。

司机说,“不是来做生意的,就是来办点事。”

齐家桥镇的人马上说,“做不做生意都无所谓。”

“有机会多给外面的人宣传一下我们双桥区。”

“这都到饭点了。”

“要不到我们的饭店吃顿饭。”

“不好吃不收钱。”

司机这才反应过来, 原来是给自家饭店拉客的。

司机连忙摆手, 说不用不用。

齐家桥镇人马上指着那路口说,“从这个路上去,就看到路牌了。”

“这两天正是小龙虾出笼的时候,大车多,路窄,你们开慢一点。”

“多打喇叭,注意安全。”

“记得多帮我们双桥区宣传一下。”

“如果有朋友来本地做生意,欢迎来考察来投……投……啥?投资,对,叫投资。”

老乡还一脸笑容地把司机送上车。

他想看看后排有没有乘客。

不过后面黑,也看不清里面坐没坐人。

司机上车,中年秘书问,“和本地老乡聊得挺好。”

司机把倔们刚才的对话全都说了出来,又加了一句,“可能是给自家的饭店拉客。”

“所显得比较热情。”

“不过倒是一个劲地让我给他们双桥区宣传。”

中年秘书扭头跟坐在后排的姚俊说,“他一个本地人,连投资都说不清楚,但是都知道帮政府宣传了。”

“看来本地的政府宣传工作做得是可圈可点的。”

姚俊当时没有表态。

中年秘书问,“省长,那我们走?”

姚俊说,“饭点了,就在这里吃。”

中年秘书看看外边的烈日,“三十好几度,省长在这里吃饭会不会太热了。”

姚俊问,“在哪里吃饭都热。”

说着,姚俊开了后边的门,“把车停到不挡道的地方去。”

本地人看车上下来位穿白色短袖衬衣的中年男人,立马迎上去,“同志你好,还有啥我们可以帮忙的,你尽管说。”

姚俊其实见过太多应付检查的手段。

有的地方,甚至把搞刑侦和当过侦察兵的人都用上了,专门用来跟踪工作组。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上下一气,把工作组安排得明明白白。

唯一让姚俊相信的是,他今天下来是没有任何人收到风声的。

他连车都换了。

驾驶员也是临时安排的。

所以对这边的路并不熟,还要下车问。

在这种情况下,姚俊知道双桥区的严阵以待,倒不是冲着他来的。

于是好奇地问,“老乡,看你们这么激情这么高兴,是双桥区有什么好事要发生吗?”

老乡说,“好事,不是天天都在发生吗?”

“我以前是村子里的支书。”

“现在响应政府号召,希望能帮一下那些从外地来我们双桥区考察的生意人。”

“平常来这边进货做生意的很多。”

“你看嘛,那边吃饭的挤都挤不下。”

“车也多,人也多。”

“天气热,大家脾气大。”

“万一两句不对,就吵起来了。”

“以前齐家桥镇和平桥镇合并成区。”

“下面的村子以老党员带头成立帮扶小组。”

“在镇上替远道而来的客人解决问题。”

“你看,这是我的党员证。”

这位老支书把党员证掏出来的时候,是真的把姚俊给惊讶到了。

如果只是靠嘴说的话,是真的没什么吸引力的。

关键是他一边说,街上真的就有人在指挥交通。

还有人专门带人去找吃饭的地方,还有喝茶打牌的地方。

“老同志,你也带我们去找个吃饭的地方吧?”

老支书问,“你们吃是辣不辣。”

俊俊是有点怕益州的伙食的,苦笑着说,“不辣的!”

“来来来,跟我来……”

老支书就带着姚俊和他的中年秘书加司机三人朝饭馆走。

地上被晒得冒热气,眼前的场景都歪歪扭扭的。

姚俊没走几步,就已是满头大汗。

“老同志,为啥这么多人?”

老支书在前面说,“这时人都算少了。”

“晚上和早上人最多。”

“这几天我们双桥区的小龙虾大丰收。”

“全市范围内,也只有我们是成规模的养殖。”

“多亏我们书记带我们走在了全县最前面。”

“现在是打开了全市的市场。”

“以全省的市场都要看我们县的脸色呢?”

姚俊问,“你们书记是……”

“王兴汉,王书记啊,那还有谁?”

姚俊虽然没什么多余的表情,但是听到王兴汉的名字时,还是有些感触的。

姚俊问,“我看你们好像都很拥护这个王书记的样子。”

“同志,你可能不晓得,他们平桥以前有多穷。”

“那是王书记回来,吧啦吧啦……”

“后来我们齐家桥和平桥,吧啦吧啦……”

“原本都以为他会只在意他们平桥。”

“后面还是我们以前的老书记专门回来说,王书记不搞差别对待。”

“都是双桥区的人,都是一家人。”

“我们镇以前 的工厂搞那个啥改……改制吗改革哟?我反正不懂。”

“就是大家想种地就种地,想进厂就进厂。”

“就只有一条,共同维护双桥区的荣誉。”

“工业园区搞加工制造的同时,农业生产,规模种植养殖不耽误。”

“王书记说,工业是大国脊梁,良田是农民的饭碗,要脊梁,也要饭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这……背稿子的吧?姚俊正吐槽的时候,老同志就从他胸前的包包里把一张纸掏出来,离自己的胸三尺远,半睁着眼,仔细看看纸上的肉容……

唔……没错的。

这一幕着实把姚俊和他的秘书给秀到了。

姚俊打着哈哈问,“老同志,这是你们领导让你们背给别人听的?”

老支书摆摆手,“不是背给别人听。”

“是书记开会时说的白话,他说太多的规章制度大家听不懂。”

“把这些话说成白话,如果不知道怎么做。”

“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里的条条款款都是看得懂的白话。”

“这些要求,都是用来要求自己的,不是要求别人的。”

“要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受到我们双桥区的热情。”

“要是我们跟别的区,别的县,别的市的人都一个样。”

“那凭啥要让生意人来我们县做生意,来我们区投资?”

姚俊听过太多的漂亮话,见过太多好的材料和文章。

他又是一个喜欢现代诗的高级干部。

见过最美的乐章。

也见过最黑的肮脏。

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什么事能真正把他给骗过。

而这个双桥区,却有着让他看不透的地方。

比如这家饭馆虽然旧,但却用最烫的水在给碗筷消毒。

天气都热得要死了,炒菜的人却带着头罩。

他们的条件并不好,但是一顿饭吃完,却坚持不收中年秘书的钱。

老板一边推让一边认真地解释。

“我们不是不挣这个钱。”

“而是本着要做回头客的生意。”

“要让客人真正觉得我们的手艺好。”

“愿意来光顾第二次。”

“第二次来,我们保证收钱钱。”

中年秘书当着姚俊的面问,“那我们只来一次,你们不就亏了?”

老板说,“亏不了。”

他指着墙上挂的那个监督电话说,“这条街上的每家店,当月如果零投诉。”

“区政府会给我们发补助。”

“钱虽然不多,但是能保证我们在接待外地客人的时候不亏钱。”

“又能迎得好名声。”

“同志,有没有啥建议可以给我们提。”

“比如味道啥的有没有差一点的。”

“有没有啥想吃的?”

姚俊摆摆手,让中年秘书坚持给了钱,这才上车直接前往工业园区。

有了老支书的提醒,司机每个弯道喇叭狂摁,大车一辆接一辆。

有的是拉水产的专用车。

有的则是拉货的大车。

几个大弯过去。

视野一片开阔,大型机械正在施工。

那一刻平坦的园区之中,已是厂房林立。

与一路过来的益州乡村特色相比,这里已然有了现代化工业的美感。

姚俊这一刻有那么一点激动。

在上任之初,他其实是高兴不起来的。

压力太大了。

在全力保障对特区供给的同时,还要保证自身的发展不落后。

这要求本身就极为苛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