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来双桥区大半年的时间,抓学校的教学质量。

抓学校发展建设。

让学生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这些都是他的优点。

但也可以说不是他的优点。

为什么呢?

因为他要的这些东西都是问王兴汉要的。

他要什么,王兴汉这边就给什么。

这也让学校这半年多的发展超过了过去加在一起的时间。

但是呢,胡杨可以要,不能瞎提要求。

首先,义务教育可能早就提出来了。

但是九年义务教育根本就没有实施。

所以学杂费和书本费这两个费用的确是存在的。

那么有没有免的必要呢?

其实胡馨月挺为难的。

如果是以前的话,她会毫不犹豫地站在父亲这边,支持父亲要做的事情。

毕竟老爸也是为了学生好。

那么现在呢?

她就不得不考虑一下,你的出发点是好的,那么带来的结果就一定是好的吗?

这可不一定。

王兴汉没有直接回答胡杨的要求 ,突然看着胡馨月问,“胡老师觉得校长的意见怎么样?”

胡杨心说,我的女儿我还是了解的,她肯定是站在我这一边的。

正当他朝椅子上一靠的时候。

胡馨月突然说,“我觉得教师公寓该建还是要建。”

“学生有学生享受教育的权利。”

“教师也有享受待遇的权利。”

“不能因为要照顾某一方,就某待另一方。”

“双桥区的口号是共同致富,而不是成体某一个群体,而让另一个群体吃亏。”

“搞厚此薄彼,一碗水端不平,以后不好管理。”

嗯?胡杨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这是我女儿?

夏琴见丈夫的脸色都变了,急忙给他倒酒,“老胡,不是请王书记过来喝酒的吗?”

“怎么又谈起工作来了?”

胡杨一来是平常很难再见到王兴汉。

还有一点是他提的这些东西如果在工作单位上提的话会显得太生硬 。

所以放在酒桌子上,可能要好聊一些。

一个不近人情的校长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 不容易了。

结果在酒桌上提出来反倒是被女儿给否定了。

关键是王兴汉也聪明,他不会上来就否定胡杨。

毕竟跟自己的父亲年纪差不多。

老同志了。

又是在教育的一线奋斗了这么多年,勤勤恳恳地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在奋斗着 。

从学生的立场上来看,给他立碑都不为过。

但这些话一旦传到县里,不知道又会得罪多少人。

王兴汉说他拎不清,不是他做人有问题,是这位先生啊,为自己考虑得太少。

为大局考虑得太少。

他被搞到精神病院去关了那么些天,不就是别人为了大局要搞他吗?

王兴汉也是考虑到他的面子,才让胡馨月来给点意见。

王兴汉本来也没抱多大希望 。

可没想到胡馨月倒是句句都讲到点子上了。

矛盾是他们父女之间的,那王兴汉要说公道话,也就容易一些。

王兴汉说,“我是绝对同意胡校长的意见的。”

“给学生免学费,率先让双桥区的教育进入到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

“把教育的普及率给拉上来。”

“让所有适龄的孩子都到学校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王兴汉几句话把胡杨都说燃了。

不过这种话通常是有转折的。

王兴汉也不例外,“可是……”

“钱呢?”

“这笔钱从哪儿出?”

胡杨说,“教师楼的钱……”

王兴汉抬手阻止胡杨再往下说,“胡校长,这些话,哪儿说哪儿散,出了这个门,就别再提了。”

“我还指望你把老师们带好呢!”

“你刚才这些话到了中小学教师的耳朵里,以后你还怎么带队伍。”

“无私是高尚的品德。”

“这是道德层面上的东西。”

“但是道德只能用来约束自己,不能用道德约束别人。”

“他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你可以看不顺眼,你甚至可以上去给他两巴掌,但是你不能指责他你不道德。”

“教师楼,你可以不住,你可以高尚,你有老婆,你有女儿……”

“你拿着校长独一分的工资……”

“那些年轻的老师怎么办?”

“他们是被我骗过来的。”

“我给了他们承诺,三年之内会怎么样!”

“五年之后应该要达到什么样的收入。”

“我不能食言。”

“同时,我就算没有给过他们承诺,但是提升他们的待遇,让他们踏实地留在这里提升业务水平,拉高教育质量,这不是我应该做的?”

“这也是你这位校长的工作范畴。”

“你一个当校长的,如果不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去想问题。”

“还有谁替他们考虑问题?”

以前的学校领导,不会用这种语气跟胡杨讲话的。

他们只会说,“老胡,冷静,你要顾全大局。”

或者说“老胡,我们还要开会讨论一下子。”

后来发生了冲突,他们就把胡杨给弄进了精神病院。

王兴汉的话就要直白多了,没太多的弯子。

王兴汉看到胡杨那表情阴阳不定的样子,笑着说,“小胡老师刚才说得很对。”

“双桥区打出的口号是共同致富。”

“不是劫富济贫。”

“那跟拆东墙补西墙没什么区别。”

说到这里,王兴汉就不得不说一下,他刚回来的时候的样子。

那个时候,小学的学生哪有鸡蛋吃?

王兴汉也没有去拆东墙补西墙呀……

最后是怎么让所有小学生都有鸡蛋吃的?

镇上有收入了。

该给的福利不就给了吗?

“要解决学生辍学的根本问题,不是给他们免费。”

“而是提升他们的家庭收入。”

“那么他们的家庭收入是多少,胡校长这边有没有了解过?”

“当然这不是你的工作范围,而是下边的老师去家访,去看看他们家是不是穷得揭不开锅。”

“据我这边掌握的全区的百姓早就过了温饱线。”

“家家户户都是有额外经济收入的。”

“工业园区大规模招工在即,本区的劳动力根本不够用。”

“从明年春节过后,就要阻止其它乡镇劳力外流的问题国。”

“让他们可以就近入厂。”

“相比之下,一年几十块的学杂费和书本费,校长还觉得高吗?”

胡杨解决的问题只是治标,不是治本。

这些道理他可能一时半会没有想到。

始终会想到的。

王兴汉也相信能做通他的工作。

看胡杨闷声不吭的样子,王兴汉主动端杯,“校长,我敬你。”

胡杨端杯,咬咬牙,“王书记,是我考虑问题太片面了。”

叮!

两人碰了一杯。

胡馨月刚才都紧张坏了,她长这么大清空从来都没有忤逆过老爸的意思。

刚才从王兴汉的立场出发说的那些话,真怕让老爸生气 。

不过再看看老爸现在主动承认错误的样子。

胡馨月才发现王兴汉好像是第一个可以让老爸在这么短时间之内改变自己想法的人。

胡馨月想多看王兴汉两眼,但还是克制住了那一丝的冲动。

人呢,在没有解决温饱的时候,都想的是吃饭。

吃饱了喝足了,才开始有别的追求。

说到底,人呐,都自私,共情也好,换位思考也好,本来就是逆天的行为。

如果每个人都考虑自己,这个世界该乱成什么样子呢?

那么多的思想,那么多的诉求,还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

这个时候,就蹦出来两个字:统战。

什么意思?

敌人搞得少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

让他们的想法朝一个地方想。

让大家的力气朝一个地方使。

老胡没把这套东西搞明白。

也可能是想法和能力过于单一,在处理一些他能看到的问题时,就简单粗暴。

想想王兴汉当初让他们修路的是怎么搞出来的。

一个个累得嘿哧嘿哧的,石头是他们背的,铺也是他们的铺的……

路修好了,你看他们有半句怨言吗?

如果王兴汉找上门去跟他们讲大道理,他们要是理王兴汉,那才有鬼呢!

既然胡杨跟王兴汉碰了杯。

那么王兴汉接下来要跟老胡说的这件事,对他来讲就是郁闷之后的激动万分了。

王兴汉说,“胡校长,你可以回三坝了。”

胡杨脸色一变,“书记,我就是提出教师楼楼缓一缓……”

“再说了,只是提个意见。”

“我也是意识到我可能太片面……”

“爸!”胡馨月先意识到问题不对,抓住胡杨的手摇了摇,“爸,你别说了,王书记不是要赶你走。”

胡杨看看女儿那稍显激动的表情,还有她眼眶泛泪的样子,突然也意识到不太对劲。

这一家子眼巴巴地看着王兴汉,满怀期待地等着王兴汉宣布什么重大的消息。

果然,王兴汉肃然道:“我这边接到的情况是……”

“三坝中学出现了大量的学生食物中毒的情况。”

“校长等主要领导已经被控制了。”

“三坝教育局局长已经被停职。”

“当初你的举报,现在可以派上用场。”

“你当初在学校所受的冤屈会得到洗涮。”

“我已经跟市里确定过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