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简淡有仙风,神游八极见道骨。尊师之后,大唐再也出不了什么人间真神仙了!
高力士为他擦去额头的冷汗,顺着那目光,瞥了一眼画像。
他细声道:“越国公仙逝翌日,陛下马上让翰林画师绘制了这幅画像。挂在这里十九年,朝夕视之。时光如梭,越国公走了,整整十九年了!”
李隆基走到画像前,摩挲着有些发黄的越州麻纸,回味着嘴边的一丝苦味,心里深深怀念起尊师来。
“尊师走后,朕做了很多错事,成了一个迷而不返的孩子。昔日,他为朕察端倪,进良言,痛下针砭,直抒己见。可惜,他再也不会回来,再也不能为朕劝善规过!”
“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十九年过去,朕还是极其心痛。”李隆基的眸中暗蕴着万千柔情,“只怕朕千秋之后,世上再也没有人,能记着他的生平事迹!”
高力士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一眼叶法善天师的画像。
“画像上,有您亲笔御题的一首诗, ‘词江泻液,艺苑含芬。别有真气,清溪出云。卓尔无对,超然不群。幽人蓟子,道士封君。’追念之情,都深藏在这几个苍劲肥润的八分隶书中……”
李隆基的手,从画像上滑落。
“纸张会腐朽,唯有碑石可长存。力士,你拿纸笔来,朕要作文立碑,纪念尊师!”
“好!老奴去拿!”高力士低喃着。
坐在明亮的灯烛前,李隆基行笔写下《故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景龙观观主赠越州都督叶尊师碑铭并序》:
“师讳法善,字道元。至隋大业,岁在景子,法师是生,凡六百四十二甲子。洎我开元,岁在庚申,形解升云,则春秋百有四矣。其生也,年长而色若孺子;其化也,委蜕而神则默仙。尝从朕游,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藏察无象,钧致不测。若言匡国辅主,鼓舞发挥焉,朕可推而尊之,不可得而臣也。”
“朕在藩邸,累闻道要,及临宇县,虚伫昌言。奸臣寓谋,凶丑僣逆,未尝不先事启沃,亟申幽赞,故特加紫绶,以大公侯之封。而确固黄中,不乘轩冕之赏,可谓德博而施,道尊而光者也。适来无迹,为夫子之时;迩去无吝,为夫子之顺。岁在鹑尾,月鹑火是也。返真悬解,翌日追赠越州都督,逾月归藏于括苍之山……”
李隆基写写停停,仔细回忆着尊师的生平点滴。
“先生幼有奇质,长标特操。神照体外,骨秀形表。故万先生目之曰: ‘子书成仙格,方自仙宫,吾将及尔,为同僚也。’信哉!《易》曰: ‘君子或出或处。’出者无山林之逸,外者无轩冕之贵。虽道同则应,而迹异难兼。”
“先生养神太和,观妙玄牝,君子或处之盛也。金印袭贵,紫绶方来,君子或出之盛也。非夫道臻博大,德合神明,其孰能与于此也!故于王室,则承恩者五代。当朕时,则传道者数人,皆曰宗师,无间然矣。夫为文者,记其实,称德者,尚其训。先生知余,余宁不述。训寓言而无愧,可披文而相质。”
举着檀香木梅花紫毫诗笔,时光仿佛在笔尖倒转,让他回到了长寿元年那个冬日。
那时,李隆基还是一个心怀美好,眼神清朗的少年,坐在洛阳东宫丽正殿的书窗下,听叶法善天师朗朗讲课。
云鹿坐在他的身侧,一缕阳光斜照在她的身上,温暖而又明亮。两双清澈的眼睛紧紧盯着师父。
李隆基问道:“尊师,您什么时候开始读《老子》的,读了多少遍了?”
叶法善天师回道:“大约五六岁吧。为师读《老子》,读了千遍万遍了,今后,还要继续读下去,一直读到老!”
“尊师,世人说您能啸叱风雨,鞭笞魔魅,您到底师从何人呢?”
“为师出身道士世家,年少时到处游历,求法问道。苦修一世,宴息于青田太鹤山洞天,只为普济苍生!”
李隆基“哦”了一声。
“尊师养神太和,观妙玄牝;藏察无象,钧致不测。所以,世人才送您人间真神仙之称!”
想到这里,他微顿须臾,轻轻叹喟一声,继续落笔书写。
“铭曰:忽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溜然,莫不入焉。百昌之源,万化之泉。于此观妙,实云列仙。列仙伊何?销化却老,观妙伊何?岂假至道。旁通幽赞,神变灵造,淫祠厉阶,无隐不讨。讨逆辅顺,功就佐时。藏往察微,业与神奇。章绶加等,方来不欺……”
高力士高举着琉璃莲花灯,看着李隆基写下最后一行字:“乘化而往,彼则悠哉。不忘旧情,纪诸事迹。仙山海畔,碑石依然。为叶仙卿作。”
笔尖下的每一个墨字,都结体方正,笔力硬挺,既有汉隶的拙朴飘逸和隽丽浑厚,也有唐楷的挺劲峭拔和丰茂端庄。
此时,李隆基已经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翌日,宣肃明观观主澄怀入宫,命他到景龙观宣敕御碑,并将碑铭颁布于天下。
开元二十七年四月,叶尊师碑铭落成。澄怀与景龙观留守老道丁政观一起,将碑石立于景龙观三清殿前。
澄怀、秦安、丁政观和景龙观所有的道士们跪奉天章,仰瞻宸翰,虔诚地叩首辑拜。
景云钟肃然响起,还是那么悠扬清远,那么摄人心魄。
经台法鼓动群灵,黄钟之宫会玄都。闻尘清净证弘道,盛德交归长济物。
三百多年以后,另有几位道君皇帝,也以同样的方式,纪念着这位不凡的道士。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大宋神宗皇帝敕封叶法善天师为“寿圣”,为江南宣阳观赐额寿圣观。
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大宋徽宗皇帝册封叶法善天师为致虚见素法师,敕布《致虚见素法师诰》。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徽宗皇帝再次加封叶法善天师为灵虚见素真人,敕布《加封灵虚见素真人诰》。
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大宋理宗皇帝敕封叶法善天师为“真人”。
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又加封其为“真君”,封号达到历代道士的顶点。
李隆基继续在大唐推行道教,并于天宝年间达至鼎盛。
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开元后期,他组织学士四处搜访道经,加上原来京中所藏,纂修成史上的第一部道藏全集《三洞琼纲》,全书共有七千四百多卷。
原先各州所立的道观和寺院,皆以开元为额,道观改名为开元观,佛寺改名为开元寺。
开元前期,他创作和改编了《圣寿乐》《小破阵乐》《光圣乐》《文成乐》等歌颂文治武功和太平盛世的法曲,还有专为道观创作的《降真招仙曲》《紫微八卦曲》《紫微送仙曲》。
大唐道观法场,采用的多是司马承祯的《玄真道曲》,或者茅山道士李会元的《大罗天曲》。
在李隆基的鼓励下,一批懂音律的道士和学士也创作了许多道教法曲。
工部侍郎贺知章创作了《紫清上圣道曲》,太常寺卿韦绦创作了《景云》《九真》《紫极》《小长寿》《承天》《顺天乐》《君臣相遇乐》等法曲。
开元二十七年,文武百官上表赞颂李隆基的文治武功,为其加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经过几次追加,最终定尊号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
从这个尊号可以看出,此时的李隆基,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道君皇帝。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