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皇族子弟,就连勋贵子弟包括有能力考入军校的平民子弟也是一样。未来军校会是大明培养军队人才的主要机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世袭的军户制,军中将领大部分是从勋贵子弟或者军户子弟中进行挑选,这样的话一代不如一代,使得大明军队日渐萧条,最终失去战斗力。
这同样也是军制改革的一环,更是培养皇族子弟和勋贵子弟重要的方式。未来混吃等死,一辈子荣华富贵的情况一去不复返,无论是皇族子弟或者勋贵子弟想要继承爵位必须进行各种考核,在军校的成绩和服役的军事能力就是其一。
当然了,如果想走文途也是可以的,对勋贵子弟的科举只要你有能力一样能走,但相比从军队入手就难得多了。此外这也是培养大批合格军官,增强并提升大明军队实力的手段,随着军校的建立更给许多人提供了一个上升通道和难得的机会。
军校的筹备已经完成,再过些日子,等到六月就会正式开学。
开学后,太子会以第一批免试入校生进入军校学习,宋王因为年龄的缘故会继续在教习堂学习,等到两年后和太子一样进入军校,毕业考核通过授予军衔,然后再入军中服役锻炼。
从这点来看,高名衡这个教习堂的总师傅等履职后只是教授宋王学业,而非太子,而且等宋王入军校学习后,他这个总师傅就暂时没有什么事了。因为朱慎锥的子嗣并不多,除了太子和宋王之外,贤妃、惠妃和淑妃虽已有身孕,可算时间要产子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呢,而且就算生下来也只是娃娃,等到小皇子开蒙时,这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所以高名衡这个总师傅更多的只是名义,但教习堂却依旧需要存在,而且朱慎锥对孙承宗所推荐的高名衡颇为看中,觉得这人是一个人才,先把他用这种方式弄到自己身边,近距离考察一番,如的确可用,找机会再给他一个实际的官职,也算是为国举才了。
在太子进入军校学习之前还有一件大事要办,这就是太子的婚事。
这件事早在去年的时候朱慎锥和皇后徐静秋就在着手安排了,眼下已做的差不多了。
根据多方选择,权衡利弊,最终朱慎锥和徐静秋商议后选中了当年永平侯谢成的孙子谢华后人之女为太子妃,这个谢氏女名为素云,芳华十五,容貌姣好,端庄谦和,秀外慧中,不仅有着一手好女红,还知书达理,是极好的人选。
虽然永平侯早就在朱元璋时期就被除爵了,第一代永平侯谢成也因为卷入当年的蓝玉案被杀。但朱慎锥却依旧选择了他的后人,一来是因为两家的渊源,要知道朱慎锥是晋王系一脉,而第一代晋王朱棡的王妃就是永平侯谢成的女儿,也就是说晋王后人和永平侯一脉是有着姻亲的。
至于其二,当年的蓝玉案牵涉过广,所杀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永平侯就是不小心被卷入此案被杀,其爵位也被夺爵。谢成的后人只留下了两脉,也远离京师去了贵州生活,从而一直留在了贵州那边,世代为军户。
两百多年下来,谢家在贵州花开叶散,分部在贵州中西部地区,已成为了一个大家族,谢素云的父亲就是当地卫所的指挥使,而且云贵这个地方地方势力极其强大,时有反叛和对抗中央的情况发生。
万历三大征中,播州之役就发生在贵州,土司杨应龙的反叛导致大明耗费了极大力气才解决,而此役也消耗了大明不少国力,更损失了不少精锐军队,这也是之后努尔哈赤趁虚而入在辽东发动反叛的底气所在。
随着大明内部流寇的平定,西北、中原地区已平定了下来,江南方面因为之前的江南案缘故,朝廷也逐步在江南政令畅通,渐渐掌控了江南地区。但在西南,一些问题依旧存在,其中就有当地土族、苗族等情况,大明要稳定西南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但现在朝廷暂时腾不出手来做这些事,也没能力做,所以通过联姻拉拢西南地方的力量为朝廷所用,稳定当地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各方面的考虑,最终朱慎锥和皇后徐静秋商议后就选中谢素云为太子妃,从而表明皇室的态度,安抚地方,进一步拉拢勋贵,同时也是对之前永平侯往事的一种弥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