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儿以为,安将军兼领河东节度使甚妥。”

“历来边患尤重,近年我大唐万邦臣服,皆因各地节度使,统一指挥,威震四海。”

“河东防务本就与范阳,平卢两镇重叠,两地边军也时常因调度不一,错失战机,于国无利。”

“我泱泱大唐,数百州,千余县,猛将如云,神兵浩瀚。”

“在陛下统御之下,国泰民安,四海清平。”

“安将军更是沐浴天恩,位高权重,万民敬仰。”

“何以自毁前程,去搏一条明知必死的不归之路?”

“果真如此不智,在朝廷精兵强将面前,也不过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取死有道尔,儿实在想不通,安将军有什么理由,会选一条死路。”

权衡一番利弊之后,李亨便对着李隆基滔滔不绝道。

嗯?

这李亨,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莫非安禄山造反,也有他的几分功劳?

李璿看了看依旧生龙活虎的李隆基,虽然已经六十五岁了,可还是看不出他有半点老态龙钟之态。

自己这个三王兄,不会真的也是推动安禄山造反的黑手之一吧?

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毕竟,正常情况来看,父子俩,谁能活过谁,还尚在未知之数。

天下岂有五十年太子乎?

李亨似乎并不想重蹈秦国太子的覆辙,所以他有这个动机,在暗中推动这一切?

毕竟只要李隆基一死,他便是最大的受益者。

所以,这个阴狠的家伙,看似顺从李隆基,实则包藏祸心?

之所以能够看清本质,这自然要归功于熟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超前眼光了。

一部华夏史,满篇尽诡谲。

吃人不吐骨头,那都是常规操作的小儿科。

“太子所言有理,朕……”

李隆基话还没说完,就感觉手臂被拽了一下,当即停顿了一下。

“陛下,齐王聪颖绝世,何不问谏一试?”

杨玉环恰到好处的提醒了一句,然后便剥开一个荔枝,柔情的放到了李隆基的口中。

李亨见状,心中大怒,贱人,早晚有一天……

“齐王有何高见?”

李隆基握着杨玉环的纤纤玉手,笑了笑,然后话锋一转道。

“陛下之圣明,远迈古之圣王。”

“儿未有远谋,却有近忧,只是不知当不当讲。”

李璿心中暗叹一口气,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本想静观朝中几大势力博弈,自己能不能暗收渔翁之利。

现在看样子,计划泡汤了。

贵妃似乎并不想让自己安生,也罢!

反正早晚之事,不如借此机会,放手一搏。

“讲。”

李隆基听到李璿的话,乐的合不拢嘴。

“之前听右相与国舅,太子各阐述论断,彼此争执不休。”

“儿以为,右相之忧不无道理。”

“国舅与太子之高见,亦未尝不是忠君治国之良言。”

李璿清了清嗓门,开始了表演。

众人无不翻白眼,这齐王殿下可真是圆滑,一番话下来,等于什么都没讲。

还真是,听君一席话,还是一席话……

“那你觉得,到底谁更有道理?”

李隆基也是愣了愣,然后继续追问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