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天子断案

元祐二年七月壬戌13。

彰德军节度使张方平、保宁军节度使冯京入宫拜谒太皇太后,并敬献坤成节贺礼——最新编纂出版的《元祐字典的七卷和第八卷样书。

太皇太后得之大喜,随即降诏,以张方平、冯京,著书有功,各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同时许其,各荫一子为官。

同日,大理寺卿、刑部侍郎杜纯,上报了已经审结的府界胥吏诸案卷宗。

这几日,随着坤成节将近,大理寺和御史台,都加快了审案效率。

显然,这同样是为了献礼——天子圣节或者太后圣节之前,是有狱空的要求的。

不然,若天子圣节或者太后圣节时,大理寺里还关了一堆人,这叫天下人怎么看?

所以,在坤成节前,循例都是要突击结案的。

今年,自也不例外。

甚至,因为太皇太后自张敦礼案后,就没有御正殿听政了。

所以,这个事情在政治上的优先度,反而比过去更高!

于是,都不需要人打招呼,曾布领衔下的大理寺、御史台、刑部就已经自动自觉的,开始了快速审理。

一个个案件,被高速审结,然后上报到了都堂,都堂的宰执们,只是简单的过了一遍,就纷纷签押认可,然后通过通见司,将相关卷宗,送到了赵煦和两宫手中。

当这些卷宗被送到宫中的时候,赵煦正好在陪着向太后在保慈宫后的御园中散步。

向太后见着被送来的卷宗,又看了看正好在她身边的赵煦。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浮现。

“六哥……”她轻声说道:“与我一起审阅这些卷宗可好?”

六哥,如今已经在用人、用兵和用政、经义方面证明了自己。

但他还有个东西,并未向天下人证明。

那就是司法!

自古以来,天子就是集一切权柄于一身的最高统治者。

而司法,更是重中之重!

作为士大夫家教育出来的皇后,向太后可能在庶政上缺乏能力,对如今的大宋社会也没有什么认知。

但,她对这些关乎权柄的事情,却非常敏感。

她很清楚,自古帝王,皆以亲断刑狱为要。

这是因为,天子乃代天牧狩之人。

而代天牧狩之人,必须亲断刑狱!

故此,向太后迎着赵煦的眼神,解释道:“我当年在闺阁时,曾听人说过,天地生养万物,故此天地乃万民之父母……”

“而人君,天地之宗子也!”

“故此,六哥当以万民福祉为任,这杖法任刑之事,犹当重视!”

赵煦抿了抿嘴唇,他知道,这是横渠学派的说法。

按横渠所言,天地乃万物之母,人君为天地之宗子,所以天然的凌驾于万事万物之上,拥有一切权力。

看着很舒服是不是?

但别急,还有后面……

横渠的理论认为,大臣是辅佐天子这个天地宗子的管家/司阍。

而万民皆为天地之子,故此皆手足骨肉同胞,理当相亲相爱。

关键,按照横渠的理论,既然万民皆天地之子,天子只是天地的宗子/嗣子。

所以,天子有义务和责任,代替天地爱养万民。

因为在理论上,天子和他的臣民们,也属于骨肉同胞!

这就是逆练宗法纲常,把宗法理解成国法,化国为家。

但横渠还不算最激进的。

最激进的,是熙宁八年后的王安石所宣扬的那一套理论。

天子行天道,大臣行人道。

天道无为,人道有为。

所以,天子当垂拱而治,把治国的事情,交给大臣们!

新学内部的激进派,甚至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所谓的圣人论。

按照他们的这套理论——假如天子是圣人,自然最好不过。

可若天子不是圣人呢?

那么,这个天下他恐怕把握不住。

所以,应该委任一位具备圣人品德和能力的大臣来治国。

这个时候的天子,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自己关起门来,猛猛生皇子,争取生出一个圣人皇嗣出来,继承国家,造福天下。

所以啊,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才来的那么迅速、猛烈。

所以,元丰二年的乌台学案,才会爆发的那么酷烈、迅速。

王安石的死忠嫡系,几乎全部被从大宋朝堂清洗了出去。

这才会出现,元丰八年,赵煦的父皇病重前的安排——把司马光、吕公著召回朝堂,而不是把王安石召回朝堂。

赵煦的父皇,想的非常清楚——司马光、吕公著回朝,或许会尽废新法。

但可以保证,赵宋王朝的统治根基。

可要王安石回朝了……

搞不好,几年之后,新党的激进派们,能让权柄再也回不到赵官家手里!

你是圣人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