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方被当地百姓称为孔半州,乃是一种爱称,因为孔家的买卖让近乎半城的百姓有了生计,百姓为了感恩才这样说。”
“欺行霸市完全是栽赃陷害,没有孔家,此次的荷花节根本无法举办,而荷花节这一个月,给农户商户们带来了远超一年的收入。”
“孔家让窝窝巷那个贫民窟的饥民全都变成了月钱超三贯,能够吃饱睡暖的普通百姓,且为他们盖起了新房。”
“知州李载确实对孔方不错,但二人完全是君子之交,李载家用的四色香皂也是给孔家付过钱的。”
“知州李载确实为商人孔方打开了方便之门,但本意乃是为提高本州商税,二人没有任何私下交易。”
“李载的官声甚好,其在百姓眼里,无丝毫官威,且办事利落,总是能解决实际问题,被百姓称为十余年来,齐州最好的一位父母官。”
……
总结来讲:在百姓心里,商人孔方是助他们吃饱穿暖的财神爷,知州李载是爱民如子、勤勉能干的青天父母官。
在齐州城。
谁要敢在大街上说知州李载的坏话或商人孔方的坏话,保准儿会挨揍。
这就是民心,这就是民意。
包拯有些恍惚。
其喃喃道:“商人孔方重民生,知州李载晓商道,这不是官商勾结,而是地方官商协作发展城市商贸的范本,理应全国推广!”
然后。
包拯又去青州巡查了一番,重点是打探外地官员和百姓对齐州的看法,还了解了一下被外放的富弼。
经他探查,青州、郓州也都想举办一个类似荷花节的活动,以此提高商税。
可惜,他们没有孔家饮子、没有孔家香水行,没有四色香皂和虞美人品牌,根本引不来客。
富弼对齐州的商贸发展,特别是荷花节的成功举办,甚是欢喜。
不过由于富弼乃是被外放的变法派,而现在朝内都是守旧派做主。
故而富弼刻意与李载、孔方拉开距离,以免那些保守派认为二人也是变法一派,难为他们。
最后。
包拯得出一个结论:齐州有知州李载、商人孔方,实乃齐州之福,京东路之福,大宋之福也。
包拯就像一阵清风般。
静悄悄地来了,又静悄悄地走了。
无人知晓。
不久后,一份调查奏疏出现在赵祯的案头上。
包拯化身齐州铁粉,将齐州知州李载和商人孔方夸赞成为国为民、官商合作的范本,将齐州夸赞为大宋城市商贸发展的参考范本。
并认为齐州荷花节,乃是证明当今大宋乃是繁华盛世的重要事件,未来有可能会载入史册。
包拯不涉党争,不是变革派,也不是守旧派,他的话语自然深得赵祯信赖。
官员们看罢包拯那密密麻麻、文字证据甚是充实的奏疏后,也便不敢再道听途说地去弹劾齐州知州李载了。
其实,这一次包拯是有些私心的。
近一年来,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富弼等年富力强、能拼能干的新政官员皆被外放。
朝堂死气沉沉,没了生机。
而知州李载和商人孔方却用一个“荷花节”,为大宋创造了一个从未曾有过的繁荣气象。
包拯自然希望此气象能够存续下去,并让更多的大宋百姓看到希望。
很快,赵祯命翰林院拟旨,盛赞齐州荷花节,督促各个州府学习,且又重赏了李载和孔方。
而后便没有眼红之人,再自讨没趣地弹劾知州李载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