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这个德的解释便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政治理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但请问,一个经过良好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方法教育的学生又怎么会因为小挫折而跳楼呢?
高考固然重要,但还没到考不起就要死的地步,今年考不起,大不了明年继续嘛,可为什么要跳楼呢?
因为打击太大!学生心理承受不住!平时压力积累太多!
这些解释无疑都是类似事件发生后的常用词,可是,打击固然是有的,学生心理难受也是肯定的,平时压力积累是没办法的,但,学校又做到疏导学生心理,就是那个德方面的发展了吗?
或许并不能说没有,一般就条件好点的学校考试之前搞个讲座,一个小时有二十分钟叫你感恩父母老师,再来二十分钟教你高考怎么把握时间,最后二十分钟分成两段,十分钟让你别紧张(不紧张才怪),最后是十分钟说祝大家考试顺利,考个好学校,考不起也没关系,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这句话估计讲课的自己都没底气。)
但换作条件差一点的学校,哪有时间给你搞什么讲座,顶多课四十分钟,老师花五分钟安抚一下你们,还是那句“高考不是唯一出路”,然后剩下三十五分钟:“我们把昨天的试卷拿出来再讲讲。”
每个人都在说“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每个人都想过好日子,每个人都不想犯错。
那句德智体美劳做到多少大家都心里有数,至少每个人肯定都有“体育老师今天有事”、“音乐老师今天有事”等等,反正除了主科目老师,其他科目老师都有事的事件常常发生。
这样的行为往好听说是为你们好,为了你们考试成绩,能考个好学校,但就实来说,这是剥夺学生学习和进行合法教育的权利,德智体美劳,你直接就剥夺了体,偶尔剥夺美,若不是文科政治必考估计德都没了,嗯……好像理科本来就没有,而且思想品德这门课学的是啥大家心里都有数。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其实跟另一个词有关系,那便是“升学率”。
学校分公立的和私立的,顾名思义,一个享受国家补贴,事业单位,另一个走品质化,要不直接就是弄个大托儿所让你们随便放进来。
随着私立学校品质越来越好,毕竟别人舍得出钱,有钱清华教授都给你弄来课,公立学校的升学率竟慢慢开始比不过一些私立学院了,这可怎么行,每年拿着这么多补贴,业绩却这么差,名声也臭了,再这样下去大家都没好处了,想升官的升不,想加工资的没得加,毕竟你带个班有一半人都考不大学,奖金都给你扣完信不信。
于是乎,为了升学率,学校开始用尽一切办法拼斗,我先不谈分为好班、普通班、差班是属于精细化教育管理还是侵犯人权,就光是封闭、禁止谈恋爱、禁止叫外卖(有些学校食堂真的很难吃,毕竟大多数私人承包,高中生初中生又没话语权,有时候连人权都缺乏。)之类的管理行为就已经剥夺了学生许多东西。
但,学校和家长都不在乎,基于这个世界都只看结果,大多数人还相信着好好读书考大学以后飞黄腾达如同信手拈来,在这里我不是黑读书,确实读书是所有路中最好的一条,只不过你要舍弃很多东西,比如一些只有这个年纪的美好回忆、比如自由、比如脑洞……
但,这也没关系,反正只要你考个好成绩,家长开心,学校开心,大家都有好处,你也自认为对自己也是莫大的好处。
这样看的话,考不好的有些孩子因为心灵没受到相关训练而一了百了,似乎也情有可原了,毕竟学校又不是训练特工,要把每个人训练得心灵如钢铁。
殊不知,真正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意志和心灵都如同钢铁一般百折不挠的人。
读书确实真的很重要,但德智体美劳也真的可以全面发展,只是需要探索一下这个平衡点,而不是一味的深化学习,学校和老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也可以更和谐一些,更平等一些,更友好一些。
就像,木羽一样,一个平易近人、一个希望学生心灵别太枯寂、一个会唱歌、会做饭给学生娱乐的老师。
PS:最近烦心事太多了,昨晚一不小心都喝多了,今天浑浑噩噩的,恰巧高考完又看到有学生跳楼,就情不自禁当了一章键盘侠,只能请求见谅了,我今晚会补起来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