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说话之间,第二个节目登场。古琴独奏。

第三个节目是杂剧,内容是太祖皇帝在大明村,带领村民们反抗贪官污吏征税。换场的时候,穿插滑稽戏,那些滑稽演员也是贪官污吏打扮。

朱国祥要是此刻坐在下面,估计也懵逼得很,这些事儿我没干过啊。

一个个节目演下来,拉斯洛看得津津有味。

虽然他听不懂台词。

终于,一架钢琴被推出来。

杨麟之朝着台下作揖,转身走到钢琴前坐下。

泉水叮咚一般的琴声,从他的指尖飞出。大部分学者都陶醉聆听,只有极个别音乐家皱起眉头。

朱棠溪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这首曲子叫《致棠溪。

夫妻俩打算跟杨麟之合伙,在洛阳开一家钢琴行,专门制作钢琴对外出售。顺便,也搞钢琴教学。

现阶段的钢琴曲,除了《致棠溪之外,主要是把传统曲目改为钢琴演奏。

当然,杨麟之也在自创钢琴曲。

大概中午时分,演出终于结束,众人前往太学食堂就餐。

午后休息片刻,回到大礼堂颁奖。

文理分开颁奖。各有金奖一个、银奖三个、铜奖十个。

遥想当年大明皇家学会第一次颁奖礼,还是太上皇朱国祥亲自主持的。

流程也由朱国祥设计。

礼部尚书打开一个信函:“获得文史类铜奖的有:汤守一。三年前,汤学士独自编成《先秦诸子年表。此书虽然部分内容存疑,但已极具文史价值……”

一个老年学者走上台去。

“许飞卿。两年前,许学士著成《先秦诸国食货略论,兼谈管荀之经济……”

又有个老年学者走上台,但并不是很高兴的样子。他觉得自己的研究,再不济也是个银奖,居然他娘的只拿到个铜奖。

黑幕!

皇家学会的大奖评选分为初选和复选。

初选是所有学者寄信提名,每个学者可以提名20人。皇家学会对提名进行登记,选出被提名次数最多的100人。

复选则是由翡翠学士、玫瑰学士组成19人的评审团,对初选出的100人进行不记名投票评选。

评审团的成员,每届必须更换,不能连任超过两届。

文史类铜奖获得者,一个个上台,集体接过奖杯,并逐个发表获奖感言。

接着是银奖。

那个温砺便是银奖获得者之一,这次获奖的主要原因,是破译了晋姜鼎的所有铭文。

这是自宋朝的欧阳修、吕大临等人,一直到现在的金石学界难题。两百年来破译了大概90%,温砺将其补全到只剩一个字还存在争议。

这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商沛。商学士的《孤童泪……”

这个银奖获得者宣布,许多学者都是一惊。

大明开国百余年,还是第一次有人,通过写小说拿到学会大奖。而且还是文史类银奖!

要知道,这本小说在几年前还是禁书呢,甚至大家连作者是谁都不清楚。

直到四年前《孤童泪解禁,才有商沛的好友透露出来,并在第二次印刷时署上作者的真名。

礼部尚书说:“商学士本身是经学大师、芙蓉学士,如今在广西担任提学使。他实在抽不出空来领奖,所以委托好友代领。”

这下就连谢衍都惊讶不已,《孤童泪的作者居然还是个提学使?

第三位文史类银奖获得者,却是一个画家。

他遍访各地建筑壁画,寻访历代名画,甚至是跟着考古人员,跑去研究墓葬里的壁画、衣物图案。费三十年时间,梳理历代绘画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并且编成一部大部头绘画专著。

这些都只是银奖。

金奖又有什么来头呢?

礼部尚书说:“这次文史类的金奖,经陛下、太后、内阁同意,没有采用提名和投票。因为成果前些日子才出来,根本来不及初选提名。但这成果太大了,必须现在就给金奖。”

“张旸、文梦炎两位学士,以及他们的学生,在殷墟发现一座大墓。墓主人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妇好是目前殷墟唯一能确定身份的商王室。而且,妇好还是一位统兵大将……”

在场的许多历史、考古学者,早就已经从小圈子里获得消息。他们显得比较平静。

但其余学者,甚至是科学家们,此刻都是惊呼声一片。

谢衍也是表情夸张这尼玛妇好墓都给挖出来了!

获奖那两人,此刻还在殷墟考古,由他们的儿子上台代领。

谢衍对公主说:“姐姐,哪天我们去妇好墓看看。”

朱棠溪笑道:“好啊。如此重要的大墓,朝廷肯定会祭祀,到时候我去求求情,让六郎前往殷墟主持。”

谢衍打算向朝廷申请,在殷墟建一个考古博物馆。

不知道门票是否能收回本。

估计困难。

文史类评奖完毕,就该科学类评奖了。

不少理科学者看向谢衍,基本能猜到金奖获得者是谁。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