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尔说道:“阁下,您的条款过于苛刻了。”

李肇基则是回应道:“好吧,那么我再给一个条件供你们选择........。”

在他说着的时候,莫德尔已经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纸笔进行了记录,李肇基说道:“如果你们不想贷款给我,那么我的条件就是,你们不能与大顺进行直接的贸易,荷兰商船最多只能抵达旅顺港进行贸易,你们不仅需要在那里缴纳税款,我还要限制你们的货物种类。

你们不能把棉布、瓷器、钢铁、丝绸、粮食这些卖给大顺.......。”

莫德尔记录着,嘴上立刻回应:“阁下,这比另外一个条件还要苛刻。”

李肇基说:“没有办法,我需要保护我的利益。”

现在的东方大陆,三国并立,李肇基是无法切断荷兰人与大明之间贸易的,毕竟双方都有充足的意愿,李肇基的阻止最有可能是引发战争。实际上,荷兰人与大明之间的直接贸易,对东方商社造成不了重大利益损失。

李肇基是担心,荷兰人如何运用他们从大明得到的商品。如果说,荷兰人买到的大明商品是运到欧洲去,那李肇基一点也不会限制,甚至还会鼓励,但荷兰人必然会用这些商品进行港脚贸易。

这些商品会被荷兰人卖去日本、大顺、满清以及南洋诸国。

每一个市场,都是有限的,当荷兰人把明国商品卖到日本,必然导致大明商人卖去日本的货物减少,货物减少,大明与日本长崎之间的船只就会减少,船只减少,直接与船只数量挂钩的行水令牌就会减少。

而如果卖去大顺,那么东方商社对大顺进口货物的垄断就会完全的消失,而这是在三国时代,李肇基拓展的主要利润来源。

所以李肇基才给出了这样两个条款,后一个条款,直接让荷兰人无法涉足东方商社垄断的贸易范围。而前一个条款,则是会极大的限制荷兰人的利润空间。

说着,李肇基笑了笑,对莫德尔说道:“何斌先生告诉我,莫德尔先生是一个专业的商人,真正的专家。为了让贵国能做出一个适合的选择,我可以稍稍向您透露一下东方商社与大顺的合作。”

李肇基暂且告退,从自己的起居室里拿来一封公文,递给了莫德尔。

这是刘明德代表商社在淡水与大顺签订的一系列合作条款中的贸易部分,这些条款非常多,但作为一个专业的商人,莫德尔是可以看明白的。

简单来说,大顺现在占领的中国北方,也不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北方经历了太多年的战乱,经济被破坏的非常厉害,为了恢复经济,赈灾济民,同时支持山海关的战争,大顺需要海量的钢铁、粮食、棉布等手工业产品,而从长期来看,大顺也需要外部输入资源。

比如,在大明的时代,每年需要南方经过运河输入到北方四百万石的漕粮,才能维持京城的运作。

当然,大顺没有京营等靠漕粮维持生活的阶层,但大顺同样要面对来自辽东、草原的威胁,在山海关内和九边维持了大量的军队,而且这支军队的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张着。

但现在漕运中断了,只能靠海运。

对于大顺来说,只有东方商社同意,才能通过海运满足大顺的需要。

大顺内部不是没有讨论过与荷兰人合作,搞掉东方商社,防止其垄断扼住大顺命脉。但问题就在于,这是拿大顺的存亡去赌。荷兰人能不能消灭东方商社,需要多长时间,这段时间,大顺撑不住了呢?

因此,最稳妥的就是与东方商社直接合作。而东方商社不仅拥有自己的力量,还可以整合大明的航运和贸易力量。

为了维护利益,大顺选择与东方商社进行更直接而精准的合作。那就是大顺以官方的名义,直接向东方商社采购物资。

双方约定价格、数量和交货日期,货物包括了粮食、棉布、铁和铁制品、瓷器等北方所需要的商品。大顺方面得到之后,再交给户部等部门进行分发、发售或者赈济。

面对大顺巨额的订货,东方商社也无法全部垫资采购,大顺方面也希望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减少支出。

因此大顺出资贩洋成为了合作模式,即大顺贷款给东方商社,由东方商社为大顺采购货物,大顺把月利减少到了百分之一,而东方商社则要与大顺约定好价格。

当然,因为数额巨大,因此这项协议并未完全达成,大顺侯爵张鼐的代表团此时还在淡水与刘明德进行一轮又一轮的会谈,但大家是一边会谈一边合作,第一笔一百万两银子已经到了淡水,而这笔银子在南洋、日本等地订购的大米,琉球等地订购的鱼干等货物也已经起航,不日会抵达旅顺。

虽然协议没有达成,但并不妨碍李肇基用这份协议骗一骗莫德尔。

李肇基明白无误的告诉莫德尔,大顺对外贸易最有利润的买卖,东方商社已经吃下了。你们就算与大顺进行完全自由的贸易,也无法获得想要的利润。

很显然,无论是李肇基对满清的坚决态度,还是东方商社与大顺之间的贸易合作,都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没有掌握到的情况,这意味着莫德尔此行当真不会达成协议,只能如他所说,双方友好的交流一下意见而已。

“好吧,您所提供的讯息,我已经记录下了,这会为总督大人判断与贵公司的关系很有帮助。”莫德尔收起了笔记本,认真说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