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儒道势在必得。
武景帝:“回去之后,联合你们翰林院几位大儒,诗句也好,策论也好,将恩科的好处讲明出来。”
白启义难为道:“帝君,写策论和诗句不难,可是他们也不会顺从啊……”
“蠢货!”
武景帝呵斥:“你们现在修行儒道,举人之境不是具有通情共神的能力?”
“将其运用上去,让武周的子民感受开设恩科,建立书院的好处!”
“遵命!”
白启义心中微喜,他其实早有此意,一早就想到了这个方法,只是这种话,得让武景帝亲口来说。
他拿了武景帝的手令,便推门而出。
御书房外,见白启义从里面出来,一众朝臣和勋贵王族,便拥了上来。
“白大人,帝君可有改变主意?”
“是啊,白大人,你有没有劝说帝君收回成命?”
“恩科不能开啊,那个什么儒道,怎么能奉为读书人的修行?”
……
面对一众言论,白启义只是摆了摆手,遥遥一拜:“回各位大人王爷,本官什么也不知道,就别为难我了。”
说完,他找到一个人群缝隙便快速的熘走。
后面的朝臣咬牙切齿道:“竖子不足与谋,这家伙只想到翰林院的大兴,现在全然是不顾我们。”
“我们继续跪着,就不信帝君不收回成命。”
“没错,恩科固然是好,可放任寒士取代,只会让这些人蛇心不足吞象!”
正离去的白启义,回头看了一眼这尔等诸公,心中冷笑:“这群家伙真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不死心啊?”
“过段时间,有你们哭的时候。”
这些家伙之所以这么胆大包天,就是仪仗着自己身上的朝运,帝君不能随意砍杀。
但当通情共神运用起来之后,武周子民必定无比推崇儒道书院,开设恩科,到时形成的愿景,反过来就能压迫他们!
回到翰林院,白启义第一时间就冲入了自己的书房,喊来了其他三位大儒,将情况说明。
“我们几人合力,写一道民情论吧。”
于是,四位大儒坐在翰林书房内,开始酝酿。
这一酝酿,就是一整宿。
白启义睁开酸涩的眼睛,看向三位大儒,“几位大儒,可有满意之作?”
“……”
“……”
“……”
四人大眼瞪小眼,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来。
“这么回事,我们可是大儒啊,没有修行儒道之前,作诗文章策论都信手拈来,现在修行儒道之后,才思敏捷,文气心生,理应更加拿手才是?”
“不是作不出,而是没有满意之作。”一位陈姓大儒,发出叹息。
“怎么会……”
“白大人,你应该也是如此吧?”
白启义脸色一红。
他也是这种情况。
“白大人,修行儒道之后,我们愈加觉得自身欠缺良多,觉得在儒道之上,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
白启义懂了。
修行儒道之后,是自己几人的眼光都高了。
“那该如何,我已经应下帝君,今日午时就要拿出……”
“要不我们找一勉强可以的?”
“不行,推行儒道,开设恩科此乃武周大师,不能敷衍了事。”
“那你说,该怎么办?”
几人踌躇之间,不经意间瞥到墙上挂的诗句,眼睛顿时一亮。
“对了,此事我们可以找郑青莲啊,当初他的那首石灰吟,可是让我等叹为观止!”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