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朱棣的特别命令后,一切也就好办多了。
和朱棣分别之后,陈瑛第一时间找到了纪纲那里。
能进他家行刺的人绝非一般蟊贼,凭他一己之力找到组织行刺的人确实是有些为难。
朱棣既有特别照顾,那当然是不用白不用。
见到陈瑛,不等陈瑛开口,纪纲便主动道:“陈御史家里的事情某都知道了,以某和陈御史的交情肯定是不能袖手旁观的,某昨晚就暗中遣派人手去追查凶手了,刚才不久又收到陛下命某协助陈御史缉拿的凶手的旨意,由明变暗更能方便不少,陈御史不用着急,用不了多久应该就能有结果了。”
随之,转而又微微一笑,道:“陈公子年纪轻轻就能深受陛下器重,实属难得,将来陈御史父子二人在朝中地位怕没人能够撼动了,某少不了还需陈御史提携。”
陈朔这几天被身就风头很甚,昨晚一事后朱棣又遣出了锦衣卫调查,对陈朔的器重不言而喻。
纪纲的恭维,陈瑛笑了笑直接应下,没多少谦虚。
在他看来,纪纲所说无疑是事实不假。
就凭纪纲掌管锦衣卫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或许还真有不少地方能用的着他们父子的。
停顿片刻,陈瑛只道:“那就劳烦纪指挥使帮忙追查凶手是何人了,犬子不过是个举人,没得罪过什么人,能有人同时行刺秦政学和犬子的,简单猜测也能一清二楚了,劳烦纪指挥使拿一个确切证据了,事成之后,于陛下那里也是大功一件。”
这样的猜测,纪纲不是想不到。
最后结果不管如何,那都是由他来拿的。
纪纲是能恭维陈瑛几句,但绝不会任由陈瑛摆布的。
陈瑛出言,纪纲莞尔一笑,道:“某已掌握了些那凶手的行踪,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给陛下和陈御史一个交代的。”
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知结果如何。
就在用一时间,郑和也站在了朱棣身边。
见到郑和,朱棣随之开口问道:“昨晚上陈瑛府上有人闯入行刺陈朔和秦政学?”
东厂虽说刚刚组建,但朱棣想要的消息几乎都能及时送上的。
朱棣开口,郑和停顿都没有,当即回道:“是有此事,东厂知晓此事后一直都在秘密追着行刺的刺客,开始的时候陈家的家仆还能追得上,后来还能一直跟着此刻的除了东厂就只剩下锦衣卫了。”
陈家那些家仆不过是一般人,追不上也正常。
郑和出言后,朱棣沉思片刻后,道:“既有锦衣卫追着,你东厂只旁观就别插手了。”
自朱棣莫名其妙擢升了陈朔和秦政学开始,朱棣的行事作风之上就带着些许诡谲了。
相比较于之前的那些事情,这次不过就是让东厂袖手旁观而已,怎么着都更容易接受。
朱棣出言,郑和直接领旨。
之后,朱棣这才又问道:“汉王找的密道可有找到?”
若能轻易找到,那也就不是密道了。
“还没有,汉王殿下把当初发现建文的地方都找了一无所获,连通往城中的地方都没找到,除此之外,奴婢找到了应天府的排水管道,安排人把能走的管道都走了一遍,四通八达的管道有多处能通往城外,但却没有一处能连接到宫里的,修建之时估计就已经做好了有人通过排水管道进宫了。
从宫里最近的排水管道钻出,再进入宫里都不止一炷香了,若再见了建文,再商议好出宫路线,半个时辰都不止,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若想勾连建文怕是难于登天。
即便秦侍讲当初真的只知不止一条进入宫里的排水管道,恐也只是因秦侍讲所选的那条矮小些,适合秦侍讲那种身材瘦小者进入而已。”
郑和负责秦锋一案,自也就有必要随时随地查找有关证据的。
对于郑和所言,朱棣不置可否,只问道:“这几日他情况如何?”
秦锋究竟是不是建文余党还不到最后下定论的时候,秦锋现在这种情况下的表现反倒是会对将来下定论起到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
朱棣询问后,郑和当即道:“秦侍讲每日除了按时睡觉吃饭外,剩余时间便都在书写科学课本,看起来倒像是来东厂做客的。”
平日没时间做这些,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时间肯定是要多写一些的。
科学一门当下需传授的这些东西是简单易学,但归纳总结却是需静心方能办到。
外面吵杂的事务太多,东厂可是难得的一方净土。
郑和出言,朱棣微微诧异。
停顿片刻之后,朱棣随之又下了一道旨意,道:“适当放松懈些,若有人要去见那小子,让你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需记录是谁见的那小子,说了些什么就可。”
朱允炆的人都能够为了秦锋去刺杀陈朔和秦政学,不可能不去联络秦锋。
只有双方联络上,才能知道谁是人谁是鬼。
朱棣下旨,郑和微微发愣。
片刻后,才拱手领命。
郑和对朱棣的旨意唯命是从,但却也是了解朱棣的,正是这微微发愣,便已知道朱棣的大致用意了。
从朱棣这里出来后,郑和便把朱棣的旨意吩咐给了信得过亲信。
松张有驰这样的事情,除了需有些能力之人,还必须得是信得过的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