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房门响起敲门声,随即门外又有丫鬟喊道:“夫人,老爷该起了。”
随后屋里窸窸窣窣声音响起,过了一会儿,才听到里面一个夫人说道:“知道了。”
此时,魏广德正睡得香甜,忽然被旁边玉人推摇,笑声在他耳边说道:“老爷,该起了,今儿是冬至,大朝会。”
魏广德渐渐睁开惺松睡眼,往窗外一看,还是漆黑一片。
不过旋即,“大朝会”三个字浮现在他脑海里,猛然坐起,说道:“叫她们进来,为我更衣,你再睡会儿吧,时辰还早。”
随着魏广德在屋里丫鬟服侍下穿戴洗漱出门,天空依旧灰蒙蒙的,不见一丝亮光。
已经多久没有这样了。
虽然两宫太后对万历小皇帝要求严格,张居正也安排了繁重的课业,但毕竟是心头肉。
所以在入冬天凉后,除了已经被免去的常朝,每月初一、十五的朝会也免掉了十五的大朝会,只是每月初一在皇极门举行御门听政。
不过,大明还有三个特别重要的大朝会不能免,那就是冬至、正旦和万寿节。
这三个大朝会,原则上不办公事,就是向皇帝朝贺用的。
这样的环境,让魏广德已经习惯了“晚起”,只去内阁“点卯”的人多少有些不习惯。
等魏广德吃了点早餐,喝了碗肉汤出门上轿,大轿就在微微扇动中被抬往了皇城。
一路上,不断有车驾、轿子汇入大街,前后灯笼照着,如同一条火龙蜿蜒向着皇城流去。
魏广德的大轿前后灯笼上有魏府标识,所以接近皇城大门时,许多车轿都已经靠在路边,但魏广德的大轿依旧在路中央往前走。
等到了皇城门外,落轿,魏广德这才从轿子里出来,手上还抱着个小手炉。
“次辅大人。”
“魏阁老。”
魏广德甫一露面,周围不断有官员行礼。
魏广德也是含笑回礼,只不过手里抱着手炉,看上去多少有些不伦不类。
还好,天依旧没亮,昏暗中倒是不怎么引人注意。
魏广德去了前面,在午门外直接就进了“朝房”等候。
“子维先到了。”
进门,魏广德就看到张四维已经在里面,于是打个招呼,又朝另外几人也是招呼一声,这才坐在中间的位置休息。
等时辰到了,魏广德当先带着文武官员进入午门,过金水桥南按照品级站好队伍,等待鸣鞭,按次序过桥,直到皇极门丹陛之前,此时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两队继续穿过左右掖门继续往前,再次映入眼帘的就是黄极殿了。
此时皇极殿外广场前后乐师开始奏乐,丝竹声中,魏广德等朝臣已经走到丹陛之前,站在御道两旁,等待皇帝到来。
此时钟鼓声消失,只余净鞭之声响起,随着皇帝御驾出现,直接抬到白玉丹陛,小皇帝朱翊钧下来,站在黄罗伞下看了眼恭候的群臣,这才转身拾阶而上,缓慢走进了皇极殿。
三大殿,平时是不举行仪式的,也只有三大朝会时才会在这里进行。
以往朔望朝会,大多都是在皇极门进行。
因为是三大朝会,在京官员几乎都到了,包括常不入朝的勋贵,也都穿戴整齐出现在队伍里。
皇帝入座后,在鸿胪寺官员合唱“入班”声中,魏广德再次带着文武官员、勋贵缓步走上玉台,进入皇极殿。
四品以上官员才有机会入殿,五、六品官员就已经站满玉台,剩下的只能退到玉台下。
这就是大朝会,在京所有文武官员都要参加的重大礼仪,可谓万众瞩目。
之后,魏广德都带班按照流程在做,直到仪式结束,群臣恭送中,魏广德抬头看了眼一瘸一拐离开的小皇帝背影,心中陷入思索。
后世都说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看到刚才皇帝升座和下朝,魏广德脑海里若有所思。
万历皇帝的腿疾,在京城官场不算秘密,不过以前年幼,少年人走路都不显得稳重,比较活泼,倒是看不出来什么。
但是随着选后的完成,朱翊钧也开始逐渐学习稳重。
但是,今日落入魏广德眼中的,除了皇帝略显稚嫩威严表现为,走路时的难受也被看的一清二楚。
或许,他想要努力表现出君王该有的气势和威严,但是在一瘸一拐中却大大减分。
万历皇帝为什么长期不上朝,只在宫里接见官员,看似和嘉靖皇帝一样,但嘉靖皇帝那是为了在西苑修仙,而万历皇帝不是,他依旧居住在宫里。
退出皇极殿,在皇极门左掖门里,魏广德回头看了眼宽敞的广场,终于还是决定回去写一份奏疏,简化朝会流程。
或许,万历皇帝不愿意上朝,也和他的腿疾有关系吧。
魏广德并不知道后世万历皇帝为什么“怠政”,躲在宫里不出来见人,但从他果断处置“三大征”这样重要事件时的举措看,并非不知轻重之人。
何况,从正德朝开始,常朝其实已经变得可有可无,魏广德也很习惯现在这样,除了大朝会,其他朝会一概取消的生活。
退出皇极门,百官都要出宫回各自衙门上值,魏广德则直接去了内阁。
此时,张居正已经在阁中办差,他依旧是一身孝服。
魏广德没有去和张居正商议,而是直接回值房,叫芦布研磨,他则是构思这篇奏疏该怎么写,该怎么让皇帝上朝变得更简单。
明代上朝时间,“昧爽”时,即天刚刚破晓之时,而为了不迟到,官员们就得天不亮就出门,聚在午门外等候。
魏广德虽然很想把时间延后,可想想还是算了。
写上去,怕是引得朝中清流非议。
不过,直接把皇帝御驾抬到御座旁却是非写不可的,让皇帝减少下轿后上座所走的路途。
毕竟一瘸一拐的走路,确实有损天家威严。
那怕这样的上朝变动,只针对万历一朝。
很快,魏广德一篇奏疏写好,万历皇帝上朝不管是“御门听政”还是进殿,御驾直接抬到皇极门上或者黄极殿里。
这样,皇帝不用在朝臣的眼光中走到御座上。
只不过,以前《大明会典》中不曾有这样的变动,需要内阁会同九卿商议修改。
魏广德写好奏疏,仔细又看了一遍,看笔墨稍干,这才起身,拿着新鲜出炉的奏疏去了首辅值房。
“叔大兄,今日陛下上朝,虽努力展示天子威严,可终归身有顽疾,所以我才有此奏。”
首辅值房里,张居正已经看完魏广德的奏疏,正在沉吟不语。
魏广德只好主动开口,打开屋里沉默的气氛。
“善贷说的有道理,是我等之前疏忽了。”
良久,张居正终于开口说道。
“御驾直抵龙座下,倒也不算违制,也可以避免陛下在朝臣眼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