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下来,家里的日子已经好过了不少,不仅仅是因为家里花钱的孩子都开始挣钱了,更多的还是因为全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也都在提高中。
粮食增产带来的好处体现在方方面面,最主体要的地方就是直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了每年的因为饥饿产生的死亡人数,然后让被困在了田地当中的劳动力开始流向了各个行业。
祝陶走到他们家院子的时候,祝老太就已经出来了,她看到祝陶,还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了。
两年的时间没有回来,说实话,还挺陌生的。
孩子长大真的是一瞬间的事情,祝老太居然弄不清楚,祝陶到底是从前那个没有存在感的孩子,还是之后聪明伶俐的那个孩子了。
还是祝陶先喊了句,“奶——”
祝老太回过神来,立马走了过来拉住了祝陶的手,“好孩子,好孩子。”
这样带着祝陶进了屋子里。
现在这个时间,她娘跟她婶婶都在县里的工厂上班。祝向明在省城已经开始做生意了,家里就她奶跟她爹两人,这不,祝陶才进屋子没有多久,她爹就从外边进来了。
祝陶问了一下家里的情况,很快就弄清楚了现状。
现在县城里厂子的效益不太高了,食品厂还好些,但是纺织厂可能撑不了多久了。她小叔好像是已经给小婶在省城找了个营生,随时走也是没有关系的。
本来还问了她娘要不要一起去,省里的工厂虽然不是公办的,但是效益高,工资也高,不比县里的差,但是被她娘拒绝了。
李小红还想着压过二房一头呢,怎么可能会接受祝向明的帮助?在她看来,就是去省城她也得是靠自己去,而且现在食品厂还没有要倒下的趋势,民众对国营的老牌子还是很信任的。
并且,李小红没有考虑过靠祝大柱,丈夫这一副老实木讷的样子,能守住田地一辈子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不能指望别的。
到了这个时候,李小红才明白过来读书的重要性。
祝向明文凭高,去哪儿都有路子,就是秦青也是,文凭放在哪儿,去了省城也可以做老师,端铁饭碗吃公家饭,还体面。
她呢?因为没文化,流水线能要她都不错了。
还好家里两闺女都读到了书,她见识少,但如果可以的话,她肯定要把祝陶也抓去读大学的。
李小红都听说了,大学出来分配了工作,好多人可以当大官的!
所以说,无论哪个时代的父母,最看中的工作还是公务员。就是连李小红这样其实并没有太多见识的,也觉得当官是最好的出路。
不过无论李小红的最终目的是怎么样的,现在来看,她的愿望还是实现了的,祝陶准备参加高考。
“所以我就回来跟你们说一声。”祝陶先是给家人解释了一番,然后才说。
祝老太不理解,“咱们不是有工作了吗?咋还考大学?你咋就和你姐一样呢?”
当初祝月香要考大学祝老太就不理解,她和李小红的想法不同,认为读大学就是为了工作,已经有工作了的话那就没有必要读大学了。
只是现在纺织厂半死不活,祝老太隐约也开始懂了祝月香的打算。
而且很显然,李小红两个女儿的想法都跟她一样,如果李小红在场,势必要嘚瑟地说一句——“诶你说不是,真不愧是我亲生的女儿”。
可惜,她现在不在场,祝陶也只能跟祝老太说,“我现在年龄还小还没什么,但是以后什么考评之类的都看学历,我的学历比不过别人就很容易被别人排挤出来,与其等到我年纪大了之后被赶出来,我不如现在把我的学历弄高点。”
“这可不能的吧,你的农药化肥多有用啊,咱们乡里乡亲的谁不感激你,这研究院怎么可以做这种卸磨的事儿呢?”
祝陶忍住笑,“奶,是卸磨杀驴。”
“而且这也不是研究院的错,咱们那儿不讲究上进啊,就是现在种地不上进都要饿肚子,研究院大家都是有贡献的人,大家都上进,我不上进不就成落后分子了嘛。”
祝老太啥的没听懂,就听懂了一个“落后分子”,这下她也没啥好说的了,生怕自己拦着孙女就害孙女成落后分子。
祝陶知道她奶这是关心自己呢,在老太太看来,能够在外面工作就不要回田地里来,在地里劳作了一辈子,她很清楚这其中的辛苦。
所以祝陶拍了拍祝老太的肩膀,说,“奶,你放心吧,现在读大学出来肯定有铁饭碗,你看我还能考不上大学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