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朱英许是听进去了朱标心里的无奈,又或是当做耳旁风,并未在意,只是看了一眼朱标道:“那你就在扬州,搞风搞雨?不过我还有件事要问你,你可得给我透底。”
朱棡神色狐疑道;“英哥,你有啥事要问的?”不给朱标先说话的机会,朱棡真的怕朱标喝多了酒,一口答应下来,什么都说了出去。
朱棣在一旁看的一愣楞的,不知所措,对朱英道;“英哥儿有什么直接问嘛,弄得神神秘秘的。”
情圣叹息,朱英开口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我听人说,父皇要迁都,这事是真的假的?”朱英也不知从什么地方得来的消息。
自从北伐捷报频频,朱元璋对应天的地理位置,越发的不喜欢,不看好,想要迁都的心,一日胜过一日。
朝中大臣,作为淮西讯桂的一批人,自然是不愿意朝廷迁都的,那样会伤及他们的根基,而这些人,越是如此想,朱元璋似乎如同倔驴,铁了心要迁都。
朱标道;“迁都这种事情吧,一动不如一静,我是这样和父皇说的,但他听与不听,那就不是我说的算了。如果父皇真的要迁都的话,也不是没有地方可以去。但是这些选择,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在隋唐乃至以前,关中绝对是最好的帝都首选。
可到了大明初年,关中土地经过千年开发,早已经贫瘠不堪,无法负重朝廷所带来的军队,百姓所需,朱标的心里,对于都城也没有太好的选择。
关中局限性太大,一块盆地能养活多少人都是有数的,一旦超负荷,国家的命运就会走向未知,靠着运河水运,每年要投入到修缮运河中的钱粮,更是不知多少。
北平,地理位置固然重要,但在安全和国家综合考虑,北平并没有出现在朱标和朱元璋的可选择范围内。他太靠近蒙古了,一腔热血可以,不能头脑发昏。
忽然,朱棡开口道;“英哥儿,你不会是看见父皇新颁布的圣旨了吧。”朱棡话音刚落,朱标翻到是疑惑了,出声询问道:“什么圣旨?怎的我从没见过?”
“扬州又不归中书省管,圣旨进不了扬州的,除非父皇特定,我记得父皇还没到应天府,就昭告天下,将汴梁定为北京,濠州为中都,应天为南京,实行所谓的两京一都制,而且父皇还准备要修建汴梁。”
朱棡话音落定,朱英这才摇了摇头道;“汴梁那个地方,我也去过,并不算是首善之都,父皇怎么会看上哪里呢。”
“其实父皇想的很简单,他也并没有看上汴梁,估计是他不愿意继续留在应天了。”
朱标叹息道,他已经尽全力,争取让朱元璋把首都留在应天,也只有应天,才可以更好的辐射全境,让帝国的安全拥有一定保障,有着足够的战略纵深。
但显然,朱元璋的倔驴脾气,并没有将朱标的话放在心上。
“有人说,父皇想把都城搬到濠州老家,这是真的假的?”朱英呢喃道。在他看来,这太恐怖了,颇有一些此人说梦的感觉。
濠州什么地方?哪里真的能建都?只怕还比不上应天,北距长江,南控苏皖。
摇着头,朱标道:“那只是父皇异想天开罢了,没听说过嘛?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濠州的老百姓,把天公不作美都算在了父皇头上,而且,怎么说呢,濠州那块地方,放在全境来看,中等选项英哥也排不到。”
“父皇刚刚开始治国理政,总要撞过墙头才知道墙面比豆腐硬,等着吧,迁都没那么容易的。”
朱标也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但他不想让安稳的国家,重蹈覆辙,倒不是他怕死。
留下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确实很霸气,很豪爽,但同时,它充满了小孩子的不负责任,朱家既然要当这个国家的主,要看的是眼下,也要看未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