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瑞福远被骗的货款,接近一点五个亿!
按说这点钱,瑞福远还是赔得起的,不过就是元气大伤而已,但这件事,发生得实在太不是时候了!
瑞福远的资金,全部铺在了扩张的道路上,目前正是捉襟见肘的时候,好不容易凑了这点钱出来,实在是大不容易的。
屋漏偏逢连阴雨,那五家的交货日期,排得比较近,一旦交不出货来,瑞福远将要支付数额庞大的违约金!
这可就是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事了,陈刚几乎一夜间就愁白了头!
他现在应该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可到底能做成哪些事,就实在难说了。
首先,他向美国的威利尔协会发出了请求支援的信号,但大洋彼岸的美国人自己正在焦头烂额呢,实在没能力帮他做什么有实际意义的事。
当然,他还要试图找回同以前供货商的友情,还好,这帮人倒是没有说一定不帮忙,只是,价钱上就不是那么好商量了:他们给他的供货价,比给其他家的要高出那么些许。
不但如此,供货数量上也有要求:少于两亿的货,就不要考虑了,我们目前不接小单子!
事实上,早在瑞福远年初发力的时候,这些供货商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鉴于瑞福远的低价冲击,联盟的其他几家,曾经试图联手打压这些供货商的供货价。
价格是没法再降的,但供货商确实是被弄得烦不胜烦了,要说他们对瑞福远一点芥蒂都没有,那绝对是假的!
缺钱?那就张罗钱吧,于是,陈刚只能成天绕着银行转悠,虽然银行的贷款利率很吓人,但他已经别无选择,关键时刻,已经由不得他再犹豫了!
当然,缓解压力的根本,还是催缴那些应收的货款。
世事无常就体现在这里了,瑞福远面临资金压力的消息,很快就不胫而走,分销商们并不傻,现在还钱,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么?
没错,有人还了钱的话,是会落个好口碑的,但别人不还钱的话,瑞福远要垮还是早晚的事,口碑?口碑算个屁啊!
趁火打劫,才是发展和壮大自己的道理,商场如战场,这年头,愿意做宋襄公的人还真不多,你讲了情面了,将来别人谁跟你讲情面?
就连那些一向信誉良好的客户,现在都是能拖一天算一天,一时间,瑞福远公司沈浸在惨淡的愁云中。
这就是典型的资金链中断引发的恶果,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了,庞大的瑞福远几乎在一瞬间就变得奄奄一息了。
这样阴险的手法,并不是出自于楚云飞的谋划,而是宏达集团一帮精英所为,对于商业运作,尤其对国内新兴富豪贪婪性的了解,他们比年轻的小筑主人要高出不止一筹。
整个计划中,最微妙的并不是那一亿多的诈骗行为,而是资金链中断可能引发的雪崩效应,那实在是太可怕了。
一个运行正常的公司,基本上是不会遇到这种麻烦的,但这种潜伏的危险,始终是存在的,这也是多少商业巨子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丝毫不敢轻松工作的根本原因,
眼下的瑞福远,也只有找银行借贷一途可以走了,但是,银行的态度很奇怪,不说借也不说不借,就是一个劲地调查了。
按说,银行此时介入的话,瑞福远起死回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虽然前景有些黯淡,未来很可能因此一蹶不振,但瘦死的骆驼,怎么说,还不比马大些儿?
最后,才有一个同陈刚相处不错的工农银行的高层,悄悄地向他透露了点内幕:有来自上面的压力,要工农行慎重考虑对瑞福远的贷款问题。
其他行有没有这种压力不好说,但银行和银行之间,联系很紧密的,虽说同行是冤家,但这种类似“黑名单”一般的禁忌存在,大家还是不吝于沟通一下的。
这自然就是小筑主人的能力所在范围了,由于“贷款须谨慎”是属于常识问题,做到这一些,他甚至不需要让那些总行的行长们太为难。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