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4章 坎儿井

肖迪伸了个懒腰终于醒了,看着自己一半在自己被窝里,一半在叶雨泽的被窝里的身子,忍不住脸就红了。

毕竟屋里还有两个老人家盯着看呢。

但是看到叶雨泽怀里的古丽,她心中就忍不住一阵火大,他妈的果然男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刚想伸腿踹他一脚,想想昨天的事情本来就是她主动的,人家又不需要负责,也就认了。

不过看着他们两个这样,心里还是不舒服,偷偷不停的骂着渣男,可脑子里还是不停的回忆昨天的情景,羞死人了。

她自诩为一个好女人,家里的教育又比较传统,要不是因为这样,姐姐也不会被渣男骗了。

想想这些,心中又有些埋怨父母,若是他们不管那么严,姐姐多谈几个男朋友,早就看透这个男人了。

讲完之后,叶雨泽给了巴郎子一百块钱,小家伙兴奋的拿着钱要请他们吃饭。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6*9*s*h*uba.cx】

通常,末端的竖井深315米,中段深2040米,顶端的深度可达100深。

肖迪想了一下,早死晚死没啥区别,临死之前到处走走也不失为给自己短暂的一生一个安慰。

叶雨泽探头一看,一个维族巴郎正拿着一根棍子,警惕的盯着他们。看着小家伙充满戒备的眼神,叶雨泽笑了,招招手:

吃完早餐,叶雨泽就告辞,古丽一脸的失望。叶雨泽不去看她,不能给这个孩子什么希望。

还真不如从雅鲁藏布江引水入疆呢,那样解决的问题,将是颠覆性的。

400公里的路途开起来用了整整八个小时,因为肖迪的状况没办法住酒店,所以,两个人还是选择了住在车里。

肖迪小心翼翼的捧起水喝了一口,惊喜的喊道:“这水是甜的!”

自然还有烤鱼,叶雨泽不爱吃,但是肖迪爱吃,她从小就喜欢各种鱼类。

这个巴郎一听说给钱,马上走了下来,仔细打量了两个人一眼,确认他们不是坏人,就滔滔不绝的介绍坎儿井的修建过程。

肖迪想说“必须的!”但又说不出来,这事儿真的不怪人家。

叶雨泽的电话响起,看看是杨革勇的号,叶雨泽无奈,这个弟弟还算有分寸,没告诉以后,至于杨革勇,他完全没有压力,若不是怕被人找到,这次出来都可以带着他。

叶雨泽这才知道原来坎儿井水源并不是完全来自天山的雪水,还有地下水。

“那我对你是不是也得从一而终啊?就算你死了我也得守节?”

巴郎子的家很大,北疆人不喜欢改楼,地方大盖楼没有必要。

车子启动的时候,肖迪看着连后视镜都不看的叶雨泽骂道:“你个渣男,人家小姑娘都哭了,你咋连个招呼都不打?”

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

所以到达这里之后,都不用刻意寻找,都能发现坎儿井的踪迹。

得挖多深,才能把海拔相差两千多米的水引到高处?这中途得设计多少各种设施?想起来就头疼。

叶雨泽没办法跟她解释这边的风俗,关键解释她也不会信,只得反问:

比如这个家里有沙发,茶几。这是完全跟上时代了。

吐鲁番盆地集中分布了1200多条坎儿井,暗渠总长超过3400公里,其中有水坎儿井近190条,年径流量达1.14亿立方米,控制着近10万亩的灌溉面积。

由经验丰富的长者凭着火光和用绳子吊着的木棍来确定方向。

整个南部兵团只有两个师,所以,兵团对这里的建设相对力度也要小一些,这个跟地理位置有关。

暗渠的宽度约0.50.8米,高约1.41.7米。

古丽红着眼睛把一些烤的很干的鱼给他带上,叶雨泽也没客气,收下之后留下几瓶酒。

因为有血,汽车开不快。虽然叶雨季和叶风已经在整个北疆开启了公路网,但是北疆南部相对还是差一些。

巴郎子的家里只有他母亲,看见来了客人,赶紧让座,并且去烧茶。

这样,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就能通过暗渠不断汇集,顺坡流向下游,最终引出地表。

据他说,坎儿井并不是从源头开始修建的,而是从用水的地方开始挖。

清澈的溪水在地下汩汩的流淌着,不知道已经流淌了多少岁月。

牛羊也是有的,但只限于自己吃,所以一家也没有几只。

北部也就是军垦城那边,游牧民族多一些,即便有村子,也都是老幼,所以,房屋和基础设施都差一些。

倒是这个肖迪,该怎么安排她呢?一会儿路上再说吧。

坎儿井大部分都是暗渠,说白了就是在地下开通了一条隧道,那规模,不亚于如今的地铁。

“你们是什么人?出来,不许破坏坎儿井!”

暗渠的整体坡度控制在0.5%到1%之间,竖井的深度和间距也逐渐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和水流条件。

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着,还是不得不起床,人家饭都做好了。

这边人的人早餐永远不会改变,奶茶,馕,和一些肉。

如今北疆的旅游业随着道路的畅通。已经越来越兴旺,连孩子们都知道很多东西可以换钱了。

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叶雨泽生在北疆自然知道这个道理,肖迪肯定不懂啊,毕竟在内地你一个陌生人去别人家吃饭,不被打出来就不错了。

而且坎儿井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

巴郎子的家离这里很近,所以他才会发现叶雨泽的车,并且过来探查,然后就挣了个导游费。

这个巴郎显然是附近的居民,去混顿饭问题不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