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川建次在街上流浪了一个月,晕倒在李光霁祖爷爷李茂林的饭馆门前。
李茂林救了腾川建次,腾川建次被救以后,闭口不提自己的身世,只说父母死在了在战乱中。
因为他从小跟着父母来到中国,所以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李茂林也没怀疑。
见他在厨艺上有天分,所以就收养了腾川建次,还给他取了个名字叫李华。
收养李华那年,李光霁的爷爷李胜利才一岁多。李胜利头上留着胎毛,对这李华这个突然出现的大哥哥很喜欢,整天粘着他。
李茂林夫妻生性淳朴和善,真心把李华当亲生孩子一样对待。小小的李胜利也天真活泼,这样温情的李家,抚慰了李华年幼失去双亲的伤痛和惊吓。
李华也渐渐打开心扉,接受李茂林这一家,把他们当做真正的亲人来看待。只是自己的来历,却永远埋在心中,不敢对人说一个字。
在这期间,李光霁爷爷的饭馆也因为战争原因开不下去了。最后只好带着一家老小,投奔了在租界当官的亲戚,重新开了一家宝和酒楼。
开在租界里的宝和酒楼,相对要比外面更安全。
可好景不长,外面的战争也波及到了租界。
租界也开始变得动荡起来,今天这个来抢,明天那个来做主,一茬接一茬的动荡和危险中,李家的两个孩子,李华和李胜利也长到了十八九岁。
两个孩子,都跟着李茂林学做菜,成为宝和酒楼的刚出师的跟厨。
某一日和腾川家族有旧的军官来宝和酒楼吃饭,一眼就认出了长着一张棺材脸的李华,是腾川家的人。
当时长到十三四岁的李胜利,激动的从厨房里跑出来,追问李华是不是片儿国的人?
却被父亲李茂林生生拖了回去,而李茂林也没对李华说什么,只让他跟着的军人离开。
李茂林的这话,象征着那个叫李华的男孩儿,彻底死去。从今以后活在世上的只有腾川建次这个人!
因为腾川建次的原因,那位军官决定把天皇庆生的宴席摆在宝和酒楼,这算是对李家收养腾川建次的一点恩赐。
可因为收养腾川建次的原因,宝和酒楼被人打成了卖国贼,更别说还要替天皇庆生这件事传出去,李家遭到了抵制和排挤。
宝和酒楼的几个大厨也都有一颗宁死不屈的爱国心,在为天皇庆生那一日,慷慨赴死的同时,直接一把大火烧了宝和酒楼。
等腾川建次得到消息赶过去,宝和酒楼的火焰映红了大半个天空,只见李茂林站在大火中嘶吼:“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那一刻,腾川次郎真真正正的明白了,养大他的父母和他出生的那片土地,到底有多深重的仇恨。
之后,腾川次郎利用自己的关系,从军人中救下了被抓起来的李胜利和养母。
腾川次郎把他们送上了回鲁地的火车以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们。直到战争结束后,腾川次郎和一些来中国的侨民,在颠沛流离中上了回的船只。
在腾川次郎的记忆中,片儿国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和模糊。他记忆里的家乡,永远都是那片长着槐花树的华夏。
可他知道,华夏容不下他。
回到片儿国以后,在华夏长大的腾川次郎也不被家族所认可。但幸好,他有一手好厨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