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卢氏、高阳公主辞别之后,张子胄与房俊一道出门。

登上马车,张子胄略有尴尬,解释道:“姑母抬爱,在下感激不尽,可此番登门绝无其他心思,还望太尉莫要误解。吾虽有志于仕途精进,他日或牧守一方、造福万民,或登阁拜相、指点江山,却不会寻思那些歪门邪道,更不会因亲戚之故便令太尉为难。”

房俊对此倒是不以为意,笑着道:“我爱才、举才之名,天下皆知,你我是亲戚,倒也不是不能帮衬着进一步,举手之劳而已。但你也应当知晓,凡我所举荐之人,皆才思敏捷、能力卓著,放出去都能独当一面。你若有才,我自不吝举荐,你若无才,我即便举荐了也难当大任,他日再难寸进,徒惹笑柄。”

虽然“举荐”“征辟”那些方式早已过时、淘汰,可张子胄既然已经考中进士,在此基础之上帮忙安排一个好位置又有何不可?

这是官场运转之规则,无可厚非。

当然,前提是张子胄有那个才能,而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张子胄也笑起来,颇为轻松:“只要太尉别误会我之用意就好……”

房俊摇摇头,又询问了一些有关于大庾岭之事。

到了承天门,两人下车,房俊带着张子胄径直走向承天门,早有禁卫迎上前来:“太尉可是要入宫?”

房俊颔首,道:“派人去武德殿通禀陛下,就说我有十万火急之事觐见。”

“喏!”

禁卫赶紧招呼同伴打开一侧的门洞放房俊、张子胄入宫,另外派人去往武德殿通禀。

张子胄跟在房俊身后,穿过光线阴暗的门洞,恢弘轩阔的太极宫展现眼前,心中难掩激动。

他虽然第一次入宫,但世家子弟不是没见识的,知道臣子入宫觐见之时一般都等在承天门外,由内室通禀陛下获得许可之后才能入宫,而房俊则是先行入宫再通禀陛下,如此权势,可见一斑……

……

武德殿内,刚刚用完午膳的李承乾面对去而复返且声称“十万火急”的房俊,颇有些紧张。

能够被房俊称为“十万火急”之事,那得是何等惊天动地?

直至听闻房俊之叙述,这才微微松了口气,让内侍将张子胄带去偏殿,对房俊颔首道:“如若冯盎当真病危,的确是一件大事。”

大事的确是大事,但也仅此而已。

时至今日,由于海上航线之开通,航海技术之迭代、造船工艺之发展,水师随时都可将数以万计的精锐部队快速运送至大唐沿海,即便冯盎病故、冯家兵变,朝廷也可源源不断的运输军队奔赴岭南,平定乱局、扫灭叛匪。

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此一场战争固然耗费极大之人力物力,却也能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将整个岭南收归中枢管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房俊察颜观色,对李承乾的心思了然,规劝道:“当下岭南安稳,冯盎自归顺大唐以来也表现得极为恭顺,除非有确凿之事实,否则中枢对其只能安抚、不能苛勒,不然此例一开,恐天下惶然。”

大唐之所以强大,便在于其“海纳百川、胸怀天下”,自高祖皇帝开始,对于归顺、内附之胡族极尽信任,钱帛、美女、爵位等等毫不吝啬,尤其是高祖皇帝甚至愿意将公主下嫁蛮胡可汗,以使其彻底归心……

相比于突厥、吐谷浑等等北地胡族,冯盎看似未能威胁中枢,实则其在岭南之势力较之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等人之于突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旦朝廷对冯盎下手,必然导致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等等突厥可汗心生惊惧,导致局势失控,后患无穷。

李承乾自然知晓其中厉害,温言道:“二郎放心,朕心中有数。”

房俊提醒道:“陛下明鉴,冯盎身边的眼线已经没用了。”

他不信陛下在冯盎身边没有眼线,那样一位坐镇天南、权势熏天的人物,身为君王岂能没有防范之心?而如果冯盎病重的消息未能传到宫里,就意味着事先安插的眼线要么废了、要么改换门庭,彻底失去意义。

但事关李承乾之机密,身为人臣,不易涉入太深。

李承乾的脸色有些难看,他在冯盎身边安插眼线,冯盎又何尝不是收买他身边的内侍、大臣?彼此之间不见刀光剑影却凶险异常的暗地里厮杀,最终还是冯盎棋高一着。

若非张子胄家任职韶州、心中自有大义,故而爆出这个消息,怕是等到冯盎死去他还懵然不知……

点点头:“放心,朕晓得轻重,不会再信任那些人。”

房俊迟疑了一下,小声提醒道:“陛下误会了,臣不是那个意思,而是想提醒陛下要物尽其用,要是白白舍弃,那就太可惜了。陛下安插那些眼线必然付出极大代价,若不能收回一些本钱,岂不是亏大了?”

李承乾:“……”

揉揉眉心,心底叹气。

或许自己真的没有政治天赋,否则如此浅显的道理为何就没想到?

顿了顿,他问道:“依你之见,对冯盎应当如何处置?”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