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潮落潮这种事每天都有,只是明显不明显的问题。
周六大活潮周天是农历五月三十号,五月底,还是有活潮。
有钱赚,李雄海起的就心甘情愿了。
他不光带着小伙伴们捡蛤蜊、抓蛏子,还从赶海的其他孩子手里买。
孩子好打发,三毛钱五毛钱就能买到他们找了一早上的小海鲜。
两三块钱扔出去,李雄海这边光蛤蜊就收了满满两大铁皮桶,两个少年用扁担都挑不动!
看见他收了这么多小海鲜,李芙蓉再次吃惊:“你这是干啥?要开食堂呀?”
李雄海笑而不答,昨天在铁门厂工人们一口气把他带去的小凉菜给买光了,由此他意识到这个市场潜力还是挺大的。
说起来也是,工人们不缺这几毛钱,而他亲手调制的小凉菜味道很好,绝对适合下酒,今天他再去肯定还有好生意。
这次他上午赶海回来便做菜,从中午就开工,果然工人们中午下班回去歇晌,看见门口有狗叼着个少先队员支援贫困地区经济建设的牌子后便蜂拥而至。
昨天买过他小凉菜的人抢的最凶,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吹到乡下没两年,乡里虽然有饭店有副食店,却还没有摆摊卖小菜的摊子。
工人们许多是渔民出身,他们饱受小农思想熏陶,没有特殊情况不会轻易去下馆子去副食店采买,更习惯在街头买点菜回去自己烧。
李雄海在工厂门口摆的小摊正符合他们消费三观,如果他们在副食店买点下酒菜回去,家里老婆爷娘可能会数道他们不会过日子。
但在厂子门口小摊上花两毛五毛带份小菜回去下酒,家里人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因为他们自己也会在街头摊上买菜。
中午这顿带来的凉菜比昨晚还多,李雄海数了数一共到手十四块四,这笔钱可不少,两天的生意就赚了小三十块,比得上工人小半个月工资了。
所以,这年头就得下海经商,可惜李雄海还小只能捞个偏门,否则他觉得二十一世纪中国也就没有二马什么事了。
李总雄霸天下!
真正的重头戏在晚上,中午回去后李雄海带着几个小伙伴一起忙活,正好今天李福海夫妇去市里参加上半年的基层党员表彰大会,给了他发挥空间。
李芙蓉也来帮忙,她看着煮出来的一大盆蛤蜊肉问道:“你能卖得掉吗?”
李雄海说道:“卖不掉咱就回来自己吃,今天差不多是最好一次买卖了,必须得狠干一笔。”
李抗洪问道:“海哥为什么是最后一次呀?我看那些人挺爱吃你拌的这些凉菜。”
李雄海说道:“因为已经有人发现这个市场了,今天他们还反应不过来,从明天开始肯定有其他人去厂子门口卖凉菜。”
其实这不是一个好买卖,海边不缺蛤蜊、蛏子和泥螺,这东西在夏季能泛滥成灾,谁家不吃到反胃?
也就李雄海占了个厨艺精妙的好处,才能让工人买账。但小菜这东西偶尔吃一顿下个酒很舒服,连着吃就不行了,所以市场很快就会饱和。
傍晚他索性推了李芙蓉家里的小土牛去卖凉菜,还是老黄叼牌子,然后李抗洪收拾他算账找钱,丫头蹲在旁边卖惨赚印象分,生意红红火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