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小浩在文子给他安排的那个养猪场里学习牲猪养殖技术。不知不觉着,小浩在长沙已经十几年了,来的时候也就十六七岁,现在都是快三十的人了。这十几年,他已经成为了养猪场的从种猪繁殖、喂养、饲料配方、防疫等方面的技术骨干了。不论是不是节假日养猪场里都得有人照顾那些可爱的猪才行的。
场长对小浩这些年的表现也是相当的满意的,每次见到了文子都免不了要夸上几句。看到小浩的水平越来越高,场长的不断夸奖,文子心里自然很是高兴了。
小浩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他算了算,出来之后回家过年的也就那几次,一次是结婚的那年,一次是小孩出生的那一年。后来都是他爱人与小孩到长沙来陪着他过年的了。
这一年,小浩终于排班排了休息,可以安心地回家过年了。他终于充足的时间到各家亲戚那里去好好地拜年。
“小浩啊,你这样长年在外也不是个办法,还是要回来做点什么才好。”小浩的岳父母跟他说。
“回来也没什么好做的吧,我现在只会养猪了。”
“在咱农村养猪不是挺好的吗?有地方养,空气又好,更主要的是可以照顾家庭。”老人说
“但养猪需要本钱的,总不可能就养个三五头过日子吧。”
“现在还有谁要你养三五头啊,都是几百头几百头地养了,关键是你自己要下决心才行,钱先慢慢凑就是了。再说了,回来也不只是养猪一件事,现在省里有很多的扶贫支持,只要回来总会有办法的,你看我们这村前后都种满了黄桃这些果树,每年的收入也不差的。”老人们说。
这些事,如果平时没有谁说起也没什么的,小浩仿佛还活在十几岁的状态,他还真没有考虑过。现在有长辈提出来了,小浩就不得不考虑一下了。他越想越觉得回来才是正道。
要说最希望他回老家来的,自然是他的爱人了,一个女人家带着个小孩在家还是很不容易的,之前他爱人也曾去养猪场里打过工,但小孩总得有人照顾的,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这事后果还是挺严重的,想想都不舒服。于是她最后还是回了老家。前不久,他女儿就曾经因为没有人照顾把手弄骨折了,花了两万多,一年在外的积蓄都白忙活了。
回了自己家,小浩的爱人跟他说:“你看啊,大家都叫你回来了吧。”
小浩犹豫了一下,说:“我回来又能怎样?这山里什么都不方便。”
“有什么不方便了?高速公路都修到家门口了,还有什么不方便!”
“养猪不方便,小孩上学不方便,看病不方便,交通不方便......”
“你别说了,这些都是你自己想象的,一点都不切实际了吧。养猪不方便?你看那些养几百头猪的也不个别人了吧,人家的技术还不如你好呢。小孩上学不方便?学校就在圩场。看病不方便?现在都是农村医疗了......”他爱人跟他理论了起来。
在爱人的近乎数落的理论中,小浩被说得无话可说了。
“真要办养猪场,咱也没有地吧。”
“找村里说说,那荒山上围一块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吧,之前村支书就老在问我们,问你能不能回来办个养猪场什么的。”
“关他村支书什么事?他会有这么好心?”
“看来你是真不知道了,你在村里办好了养猪场,他村支书也是政绩一件的,对他又没有损失,还要要环保养猪,绿色生活,要做示范,要你向村民供沼气的。”
听到爱人这么一说,小浩想了想,说:“这村支书懂得还真多。”这些都是他在城里养猪场的那一套。
“唉,怎么说你呢?那些村支书什么的,长期在县里培训,这些东西都是他们必学的,不然没能力带领村民致富,当不了村支书的,你还真当他们是原来那样的什么都不懂啊。不只是我们村,我娘家那村支书就专门学的种黄桃。”
“哦,我知道了,我再想想。”这句话是小浩的口头禅,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说明他真的在考虑了。
很快假期结束了,小浩回到了长沙,他给文子带了很多特产。晚上他来到了文子家,跟文子聊起了家常。
“舅舅,现在回家真是方便了。高速公路都修到家门口了,你今后回去也方便了,开车直接到家的。”小浩说。
“是吗,那路在新闻里也看到了,那确实方便了,有时间我也要去走走那条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一修,老家那边办厂人也是越来越多了,现在那些搞种植的、养殖的什么的也挺赚钱的,广东那边上来订货的还真不少。”小浩继续说着这次回家后的见闻。
“那你也去办个厂呗。”文子开起了玩笑。
“我不想办厂,但觉得那里办个养猪场也不错。你看啊,那里气温又不高,没什么污染,水质也好,建猪场也方便,去广东又近......”听小浩这口气倒象真的已经建成了一家大型的养殖场在那里一样。小浩话一下多了起来。
“听起来也还可以,养殖最重要的是防疫......”话没说完,文子就打住了,想起自己说的话,不禁笑了,小浩在养猪场里不是就干这个吗?还把他当小孩看一样的了。
“那边有条件了就办吧,反正在这里也不是个路,看你现在小孩好上小学了,还一个人在外面也不是个事,有家了就得有个家的样子,你总还得要回去照顾家里的。”文子这话倒是实话,小浩在文子这里已经这么多年了,就象亲生儿子一样了。他隐隐地感觉到小浩这次说起这些更多的是想回家办养猪场了。尽管他有些不舍,但终归小浩要有自己的生活,也是件好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