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家巨子腹朜的陪同下,赵括在沙丘宫庭院之中对墨家打造的农具仔细的查看了一遍,这些农具打造的工艺还十分的粗糙,在战国时期农具这种东西是普通百姓使用耕田的工具。

在这些墨者的心中就有着一种心理,他们对于农具的制作并不是那么用心,毕竟没有任何利益的关系,也没有任何条件的束缚,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够生产出来这么多的农具,已经十分难能可贵。

如果想要提高产量,提高产品的质量,还需要让这些工具在工匠的手中发展,加入市场机制,老百姓有了选择,才会有产品的进步。

“巨子,这间屋子是何用处?”

就在这个时候赵括看到一间房间所有的门窗全都关闭着,在门上有一个精致的青铜制作的物件,一个空洞正对着阳光,在房间的门前矗立着一根青铜柱,十分的引人注目。

“王上,这便是墨术,是墨家先祖墨子所创,经过后人修改,再此用来记录时间。”

一旁墨家巨子腹朜立刻向赵王赵括解释道,同时打开房间的大门,整个房间之中漆黑一片,所有透光的地方全部被遮挡起来。

看着门上的青铜空洞在房间的照射出来一个正方形的光柱,而外面那根青铜柱的影像在墙上清晰可见。

赵括恍然大悟,这就是光学里面的小孔成像,史书记载墨家在光学里面的成绩要比西方领先上千年!

赵括在墨家巨子的陪同下走进房间之中,进入到房间之后,赵括才看清,在房间的墙壁之上镶嵌着一根根的青铜柱,这些青铜柱大概只有筷子粗细,十分均匀的镶嵌在墙壁之上。

“巨子,此物是何作用?”

赵括指着墙壁之上那些细小的青铜柱不解的问道。

“王上,这是墨家用来记录日照时长的,阳光射入的角度不同,所照射的光柱位置也会发生改变,墨术就是通过这个研究一天的日照时长。”

通过墨家巨子腹朜的解释,赵括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都是墨家用来研究光学的,战国时期还没有日晷这种记录时间的工具出现,而现墨家这个通过小孔成像衍生出来的研究时间的方式,如果假以时日很快就会发成日晷。

对于墨术的记载,都是出现在后世之中出土的一些文献之中,赵括没有想到墨家对于光学的研究已经发展到这个层次。

看着墙壁之上一根根青铜柱,赵括对墨家发展的信心更加强大,自己必须要给墨家创造一个开发人类大脑的环境。

后世那些苦难史,作为一名历史系的学生赵括心中自然十分清楚,如果华夏能够引领世界科学发展,那么谁还能欺辱华夏?

“巨子,没有想到墨家墨术竟然如此巧妙!”

赵括还是对墨家能够在这乱世之中,有着如此的研究表示惊诧,华夏绝对不缺少脑洞大开的人,只是未来的环境不允许这些人在这些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和发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